-1-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A[题干时间信息“1957年到1966年”是解题的关键。1965年初步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是在1977年,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方针,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右图题为“战斗中的生活”,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这种现象的影响是()A.民族文化素质下降B.高考制度被废除C.大学教育水平下降D.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A[B项把因果关系倒置了;C、D两项尽管也是它造成的影响,但不如A项严重。]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要求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是()A.向工农“开门”B.“开门办学”C.“三个面向”D.“科教兴国”C[“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与题干中了解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洞察力”“使命感”一致。]4.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标志着()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C[“四人帮”倒台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材料“群众推荐,学校审核”体现了人为因素,“严格考试,自愿录取”体现了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拨乱反正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展开,故D项错误。]5.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我国高-2-等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制定了《义务教育法》B.实施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C.普及了义务教育D.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D[题干要求是“高等教育”。A项属于教育法律法规;B项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C项不符合史实。]6.下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代百分比20世纪80年代初23.5%1990年15.88%1997年12.21%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C.高考制度的恢复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D[A项确立于20世纪50年代,B项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C项出现于1977年,均与题干时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符,均排除。《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有利于我国推动扫盲教育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7.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二为”方向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C[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符合题中“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要求,C项正确;“二为”方向是1979年提出来的,A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B项错误;“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提出于1983年,D项错误。]8.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3-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D.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B[A项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材料反映了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招生数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教育立法的信息,故排除C项;材料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情况,还有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情况,故排除D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政府……提供方针政策以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把知识分子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大资派”之后,诬蔑为“臭老九”。这是对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知识分子的一种严重丑化。材料三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1)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出现怎样的状况?(3)除材料三提出的义务教育外,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还有哪些重要发展?[解析]第(1)问由材料“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并结合时间“1951年”,可知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主要措施。第(2)问注意归纳材料信息。第(3)问要求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及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等。-4-(2)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3)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方针,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97年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能力提升练]10.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才的培养有其时代特点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A[根据材料中“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说明教育适应了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材料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充分说明人才的培养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50年代的教育方针,材料反映的是教育发展与时代变迁,故C项错误;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11.1968年中国农村不少村一级办的小学升格为初中,这些初中缩短学制至7年(即小学5年,初中2年),公社(乡镇)一级办的中学学制缩短为9年(即小学为5年,初高中各2年)。这一学制改革()A.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B.受时代环境的影响较大C.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降低了高考招生的录取率B[“1968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泛滥,使得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缩短学制主要是受“教育革命”的影响,故B正确;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高考制度被停止,故D项错误。]12.1977年,邓小平在一个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向大家表态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这说明()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5-B.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C.“左”的错误仍在文化领域延续D.加快了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步伐B[党和国家做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革命”的纠正,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对文化领域“左”的错误的纠正,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是恢复高考制度,与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无关,故排除D项。]13.导致下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应是()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D[题图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下降的情况。这是全方位教育改革的展开,尤其是教育立法取得进展的结果。所以答案选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7年邓小平告语天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就首先要实现知识面前的平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他力排众议,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后人评价:恢复高考一年后,中国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证明,恢复高考和后来的开放留学,是促使中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两大里程碑式的举措。——引自《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壮大。(1)根据材料一,分析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趋势对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文化大革命”时期及以后对高等教育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解析]第(1)问,恢复高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推动及对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上。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概括。第(3)问,通过“文化大革命”时期-6-废除高考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1)影响:推动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性转折的到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趋势:新兴边缘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影响:科技高度发展,如航天事业、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等,使中国跨进世界强国之列。(3)启示: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否,对国家、社会进步影响深远。当今,我国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提倡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