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0单元单元综合提升[网络构建][纵横相连]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的关系)(1)原因①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要求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②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④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⑤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原因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2-于世界文化的繁荣。②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③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2)要求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③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既要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⑤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3.全面认识科技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与经济关系角度(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的手段角度(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4)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推动文化创新的措施角度(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角度(6)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强国建设角度(7)公民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伪科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思想道德建设角度-3-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经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2)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政治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3)综合国力:一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会增强其国家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既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5)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6)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很多思想运动都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7)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8)文化传播:各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9)文化继承: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10)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11)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群众文化利益,理解群众文化需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专题讲座]微专题10“辨析、评价类”主观题专项突破[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依托一定的背景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调动相关知识对某一理论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阐明其正确、错误的原因。既有对某一观点的全面性辨析,又有对两个对应观点的全面性辨析,还有对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的单独评析。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以哲学、文化角度的知识考查为主。既有对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系列措施性、原因性知识的考查,又有结合相关哲学道理对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评判。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有严谨的全面性、辩证性思维。[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振兴传统手工艺。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情感积淀,要保持原汁原味才能永续传承;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凝结着创造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创造精神的延续,因而继承不单单是沿袭,更重要的是超越。你支持材料中哪种观点,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4-解析:首先,要点明你的观点,再去分析原因。其次,明确知识范围,即文化传承中的相关内容。再次,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调动知识,如传统手工艺代表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传承等指向的继承与发展、变与不变等。答案:支持第一种观点。①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保持其原汁原味,才能展现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价值,起到积淀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漠视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就会失去工艺品制作发展和创新的根基。③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原汁原味,不排斥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创新。支持第二种观点。①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又应因时而变。要在传统手工艺中注入时代精神和机器化生产的优势。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要在工艺品创意产业中打造高端和符合个性化需要的产品。③既反对照搬照抄、不求思变的落后思想,又要反对脱离根本、不切实际的创新。方法总结:1.答题流程解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三步:找准是非,分析是非,总结是非。(1)找准是非,就是对观点进行逐词、逐句的全面分析,通过分解,找出其中的合理或正确之处、不合理或错误之处。(2)分析是非,就是调动符合要求的理论知识,对各个辨析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到“有是说是,有非说非”。(3)总结是非,就是综合前面的评析或辨析,或者对观点的正误下好结论,或者阐明应该树立的正确认识、采取的正确措施等。2.注意事项(1)评析或辨析观点的过程中,要注意设问是否有所限定、材料是否有所导向。清楚设问是否要求运用某一模块知识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问题;清楚设问要求对观点进行全面性辨析,还是只分析其合理性等;清楚材料信息中是否蕴含着原因分析的主要指向或重点角度,是否可以找到分析问题的新论据。(2)既要分析观点错误的原因,又要分析观点正确的原因;观点的错误之处可能不只一个,观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也可以不只一个。[应用体验](2018·大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5-和教材体系。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历经两年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5937所中小学的55837个班级,成为中小学生每日诵读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解析:明确设问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即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作为观点评析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设问中的观点,看到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既看到文化读本(意识)的重要性,又看到其他因素(如实践等)的影响;观点表达上要注意将理论与材料信息结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答案: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往往污染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危害学生的成长。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活动才能影响人,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通过教学实践等活动,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③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该观点也存在片面性。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