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唯物史观:我国古代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较小,技艺落后,具有封闭性,根源在于小农经济,体现了经济的决定作用。2.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不同形式的手工业作坊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相辅相成的特征和重要地位。知识点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1)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2)广大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所用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3)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年代,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2.田庄手工业(1)出现: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2)性质①田庄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②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思维点拨]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知识点二“工官”和“匠户”1.“工官”制度(1)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特点①职责: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②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③规模: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2(3)影响①“工官”工场的经营虽然对民间市场没有明显影响,但却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②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③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因其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2.“匠户”制度(1)“匠户”: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2)沿革①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②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③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世代相袭。(3)影响: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拓展延伸]专制王朝在对匠户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采取了强制劳动和超经济手段等方式来加强对其剥削,极大地制约了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三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早期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的纺织原料是麻和葛,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2.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还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3.周代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4.汉代(1)纺织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2)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5.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6.宋代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当时的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7.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8.明代(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3由劳动力市场。(2)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概念阐释]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雇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进步性。图示理解如下:知识点四先进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1)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出土有小件铜器,但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而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2)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一些大型铸铜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3)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2.冶铁技术(1)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人工冶炼铁器的技术。(2)战国时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3)两汉时期: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使用人力皮囊鼓风和畜力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冶铁的生产效率。(4)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5)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思维点拨]古代中国冶金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1)历史悠久,尤其是青铜器是古代文化的瑰宝。(2)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推动了冶金业的发展。(3)冶铁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模、燃料和工艺。(4)我国冶金技术包括铸铜、冶铁、炼钢三大领域,长期领先于世界。知识点五陶瓷业的成就1.制陶业(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2)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就曾风行一时。42.制瓷业(1)原始时代: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3)唐代: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①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②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4)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等名窑都是以其产品质量闻名天下。(5)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其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6)瓷器外销: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思维点拨](1)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2)陶器为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3)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粉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史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①。——《礼记·王制》史料二方今齐三服官②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史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史料四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③?”5——《韩非子·说林上》[解读](1)①处信息指不兼做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②处信息指汉官名,主做皇帝冠服,亦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2)史料三反映了家庭手工业的生产特点。(3)③处信息说明民间私人自主经营,生产面向市场的民间消费品,反映了民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思考](1)史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具有怎样的特点?(2)史料三体现的手工业经营形态是什么?有何特点?(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四中所反映的经营形态和官营手工业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特点:国家支持、规模大、分工细、受政府控制等。(2)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特点: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3)史料四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由民间自由经营且其产品面向市场,而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其产品不投放市场。比较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三大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古代手工业的经营特点史料一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①,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6史料二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②”。——范文澜《中国通史》史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③。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吴承明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从①处信息可知这种手工业属于官营手工业。(2)史料二表明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变化,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②处信息反映出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的松弛,这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史料三说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处信息说明明代中后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扩大,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思考](1)根据史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在哪种经营形态中?【提示】(1)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最后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客观上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2)特点:主要服务于官府贵族;排斥市场流通;实行工匠服役集中生产;代表最高技术水平。(3)现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民营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格局。7(3)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4)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手工工场经营方式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分工更加细致,手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业生产中采用雇佣劳动和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的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一、古代手工业在明清时期由以官营为主到以私营为主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二、私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2.“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丝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8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田庄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