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小作中心学区小赛小学田德生2014年12月14日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当前我们农村大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手段,采用的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老师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讲,学生大量的抄、写、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和学生的厌学。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教育的创新。教育的现状也昭示我们必须要创新。创新教育应该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开展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课堂是主渠道。下面结合我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一、创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生和积极性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在积极而活跃,紧张而有序,温暖而融洽的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这样的课堂环境气氛中,才会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才会不断思考,深入想象。无疑只有这样的课堂环境才是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及一颗不变的童心,为主旨,与学生接触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你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你的信任与尊重,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体现良好的协作意识,产生师生之间的情绪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达到探索问题的最佳情景,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涌动。教师在课堂上要追求教学的艺术性,上课的节奏感,语言的流畅、优美富于启发性和感染性。教师饱满情绪,表情和蔼,问题引人入胜,讲授内容不疾不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二、创新方法,变教师的“教学”为“导学”,学生的“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师要改变那种一灌到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睁大眼睛去发现,发现课文中用的好的字词,优美的句子,用的好的修辞、描写方法的句段。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自己的一个探索过程,是自己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每一个发现都会是一种全新的收获和体验。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之旅。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计论和交流。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和困惑,与同学深入交流。在交流中修正自己的错误,或为自己正确的意见找到更多的支持理由。同时解决自己的困惑,并且发现新的问题,引出新的思索。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学习成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写体会,画画,手抄报,表演等。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句子,段落仿写让学生人人参与,充分展示。这种展示对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过多的运用也会抑止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学中大量图片会代替学生的想象,正如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形象无法代替人们在读原著时自己脑海中的人物一样。保留每个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和认识,这是创新教学课堂应有的特征。三、启发联想,让学生的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想象力是创新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发展的支撑。以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无疑是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扼杀。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知识点做不同方式的解读,例如让学生用动作、画画、表演、说话的方式理解字词,理解句子。用续编故事,不一样的结尾,改编课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个场景换成另一个场景,从一个人物换成另一个物,以启发学生的灵感,诱发学生去想象。教学为《珍珠鸟》一文时,我让学生理解了作者“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个体会的原因,过程后。我启发学生:这只小鸟以后会怎样?假如这只小鸟飞走了作者会是什么感情?假如这是一只燕子,一只小鹰会怎样?假如是你,你愿意永远生活在这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吗?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通过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引导学生评价父与子的行为,理解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这一目标达成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父亲没有成功救出儿子,假如父亲的行为像消防队员说的引发了更大的灾难,你又怎样去评价这位父亲?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引起学生不一样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会生出不一样的感悟,对课文产生不一样的解读。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创新的激情。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业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学生头脑中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