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北师大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八)(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这主要是由于()A.土地改革的推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完成D.“大跃进”的开展B[根据材料信息“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可知,中国此时实施“一五”计划,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2.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B.三大改造的成就C.“大跃进”的成就D.改革开放的成就A[“一五”计划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而重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是东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的援建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许多新兴项目先后投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偏重沿海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建设()A.完全由苏联援建B.调整了工业布局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结构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材料“1953年开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偏重沿海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说明“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建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故选B项。]4.“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中共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故选C项。]-2-5.“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新中国的成立B.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C.“大跃进”D.土地改革C[题干中这首民谣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赶超英国的决心,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该民谣创作于“大跃进”时期。]6.下表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连续四年工业、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是()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年704317387537第二年1083580503566第三年1483867616497第四年16371090547457A.1949—1952年B.1953—1956年C.1957—1960年D.1979—1982年C[从材料中明显可知是1957—1960年,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业发展滞后,故选C项;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是三大改造时期,1979—1982年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三个历史时期我国农业都得到较快发展,故排除A、B、D三项。]7.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是()A.“一五”计划的成果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C.人民公社的特征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B[根据题干材料“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是“大跃进”运动的表现,“大跃进”以大炼钢铁运动为主要标志,故选B项。]8.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这反映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B.无偿调拨违背群众意愿-3-C.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D.公共资源存在严重浪费B[题干材料“调原料”“调车调马”“调锅灶”“调木料”说的是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实行无偿调拨,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故选B项。]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8666671223粮食产量3900287032003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可作判断;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第(2)问,关键是要细致观察解读材料中数据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第(3)问,抓住“物质技术基础”“骨干力量……工作经验”等信息概括即可。[答案](1)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2)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4-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历史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等级过关练]10.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下列选项与宣传主题相符的是()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B.实施“五年计划”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B[从图中“学习苏联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五”计划,故选B项;中国没有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故A项错误;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与苏联经验没有关系,故C、D两项错误。]11.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A[根据题干的时间“1956年1月”“社会主义的高潮”“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三大改造的进行,故选A项。]12.“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炼钢铁,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选B项。]13.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5-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D[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中央实行八字方针,故选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也很快实现了工业化。而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布局非常不合理,其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经过1952年7月到1953年底的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指什么?(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探索工业化道路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特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总结“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意义”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需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二、三可知,我国工业化-6-由以重工业为重点向走信息化道路转变。第(4)问结合材料一、二、三和以上三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经济建设实践”:实施“一五”计划。(2)含义: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变化: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变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4)认识: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