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因素是()A.产生职业商人B.私商成为商人主体C.集镇夜市兴旺D.形成大的商帮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与题干这种繁荣景象相关因素是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产生,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之前工商业由官府垄断,故B项错误;夜市兴旺开始于唐宋时期,故C项错误;形成大的商帮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唐朝、宋朝C.明朝、清朝D.明朝、春秋战国时期D[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故选D项。]3.“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该地()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交通便利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D.商业繁荣D[该县需要的米要从其他地方买进,粮食收获的季节商人就会载米前来,“舳舻相衔”,可见该地商业繁荣,故D项正确。]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D[解答本题需要从阐释概念的角度来深入分析题干材料。中国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但统治者从维护统治的需要还是希望保证小农经济的稳定,因此才有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A、C两项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B项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之一,但与D项比较,D项应是主要目的。]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2-()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A[从城市布局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其经济功能日益增强,这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6.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D[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不包括”,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不属于宋代,故选D项;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排除A项;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且“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排除B项;宋代,政府对市场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管理,故排除C项。]7.明隆庆年间,有一徽州商人黄汴曾记其所见的苏州市场:“苏州聚货段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地域性商帮的开始出现B.都市商业十分繁荣C.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出现D.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B[材料中“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说明了明代苏州的商业十分繁荣,故B项正确。]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与此观点一致的是()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C[末指商业,本指的是农业,商人富裕的人多,农民富裕的人少;商业藉由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互相辅助依存;多集合些织布女,一年下来计算一下织好了多少布,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与农业有关,与材料观点均不一致,故A、B、D三项错误;有钱不投向商业,男子不投入军营,与材料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如山西商、徽商、江右商等。他们从事-3-各种转贩活动……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简明中国经济史》材料二牙行是我国古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明朝规定:“选有资产的人户充任,官府颁发‘牙帖’”。领帖者需交“帖费”和税银,统称牙税。明朝《长沙府志》记载:“湘潭牙行获利逾千金。”明末清初,长沙城外的市镇成为商品集中收购的市场,牙人开始充当收购的中介人,牙行数量剧增,如粮食行、盐行、铁行等。牙行兴盛又带动了店铺的增加,1772年,城外各市镇共有门摊189家。(1)材料一反映明清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材料二中牙行的兴盛反映了什么现象?牙行的兴盛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说明。第(2)问“现象”从商品贸易和商人群体方面归纳;“推动作用”根据材料二“领帖者需交‘帖费’和税银,统称牙税”“长沙城外的市镇成为商品集中收购的市场”和“牙行兴盛又带动了店铺的增加”进行概括。答案:(1)商业资本活跃,出现地域性商帮。(2)反映了商品贸易的兴盛,商人群体的壮大。作用:推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带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发展。[等级过关练]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最能证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11.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B.坊市界限的突破C.商帮的形成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C[交子的出现和坊市界限的打破都是宋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4-题干要求;商帮在明清出现,C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项;官营手工业在明清前都处于发达的状态,能够印证宋代的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12.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图一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图二纸币—“交子”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D.商品经济的繁荣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转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故D项正确;中国自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政府都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商帮是私商不可能垄断货币发行,故B项错误;C项错在了“完全”二字。]13.(2019·全国卷Ⅰ)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D[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材料二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5-(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富国强兵;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2)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3)关系:相互影响。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