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特征。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4.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经济危机给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知识点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虚假“繁荣”(1)表现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2)影响:“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3)直接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3.爆发(1)标志: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特别提醒]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所以只要该矛盾存在,经济危机就会周期性地发生。知识点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2-(1)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3)破坏性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2.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误区警示]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危机”的含义本身是“危险”和“机遇”,所以它还给人们以重要的教训和借鉴,提供新的发展机会。知识点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2.结果(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史料一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①。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解读]①处说明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沉重打击。-3-[思考]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史料二“是胡佛启动了浩大的公共工程②,让人们有了活干;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③,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境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解读]②③处说明胡佛政府在经济危机发生时的作为。[思考]史料二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措施1.经济大危机能从美国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美国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1)提高关税: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商品出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3.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克服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5.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4-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导致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2.大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3.大危机加剧了社会动荡,也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4.“自由放任”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危机更加恶化。1.1929年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价格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A.社会财富再分配,社会矛盾得到缓和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C.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来临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D[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29年”“牛市”,再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线是10月24日股价狂跌可知,D项与题意相符。]2.“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B[根据题干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可知,这说明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反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故选B项。]3.1929—1933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A.世界大战B.环境恶化C.自然灾害D.经济大危机D[由“1929—1933年”可知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期间,故选D项。]4.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5-()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D.经济规律的作用B[1929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后就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5.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C[由“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C项。]6.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在任总统是()A.罗斯福B.林肯C.胡佛D.柯立芝C[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政策,故选C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佛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卢文璞《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论点。(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有何共同缺陷?[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对他们各自的观点扼要概括。第(2)问,要说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所认识,但都没有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只是看到表面现象。[答案](1)基本论点: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2)共识: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6-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