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模块总结提升(一)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模块总结提升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线索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1)秦——确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度。(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线索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时期具体史实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玄宗时设置军镇,长官为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管理财政元朝设立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另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明朝废除行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线索3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1)先秦——商周时期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军功授爵制。(2)汉代:察举制,举孝廉,注重品德选官。(3)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高低任命官吏。(4)隋唐至明清: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线索4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1)秦汉时期: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2)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3)宋元时期:宋代设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4)明清时期: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2-[深化训练]1.(2019·湛江调研)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解释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D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解析:选D。重农抑商不是禁止商业活动,而是抑制商业活动的开展,故A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三分强化了皇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有着本质区别,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境内重大民政事务需要向朝廷奏报,故C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与支持,故D项正确。2.(2019·泸州一模)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集权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解析:选A。注意御史纠弹的对象是百官,谏官的谏诤对象是皇帝,材料说的是强化了对百官的纠弹,弱化了对皇帝的谏诤,故选A项;因“台”“谏”职责不同,所以无论“台谏分置”,还是“台谏相辅”’“台谏合一”都不涉及机构重叠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强调台谏分置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加强的是君主的权威,而不是监察制度的权威,排除D项。二、中国古代经济历程线索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扛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3-(3)农作物的推广。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4)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西北地区的坎儿井、隋朝修大运河等。(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如唐代的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线索2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时期概况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宋元使用“交子”;市坊界限打破了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线索3“市”的发展演变(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代:城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官府直接管理。(3)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整齐划一。(4)宋代: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5)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线索4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建康这样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深化训练]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调研)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解析:选D。根据材料“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唐代,漕运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动-4-既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时也体现了政治中心由西安向北京的转移,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2.(2019·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解析:选C。根据材料的折线图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唐宋政府布帛的收入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同时谷物收入出现一定规模的下降态势而反观钱币收入则呈现大幅的激增趋势,根据经济学常识我们不难得知,钱币收入的增长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孔子——仁、礼结合,为政以德、中庸、有教无类。(2)孟子——仁政、德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3)荀子——仁义王道,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4)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朱熹——理是忠孝节义仁,理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6)陆王心学——心为世界的本原;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7)李贽——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反对盲从孔子;童心说;人类平等。(8)明末清初儒学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线索2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体裁成就《诗经》收录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作品;风、雅、颂三部分;现实主义风格楚辞抒发忧国忧民情感;浪漫主义风格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5-唐诗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批判黑暗,寄托抱负宋词适应市民生活需要;婉约派与豪放派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关汉卿与马致远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文学世俗化;具有反封建色彩线索3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表现新石器时代起源,彩陶画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帛画秦汉门类丰富,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魏晋宫廷画;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形成隋唐展子虔的山水画,吴道子的人物画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张择端)元明清文人画(王冕、郑板桥)线索4古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始于东汉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洒脱活泼[深化训练]1.(2019·上饶一模)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C.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解析:选A。材料中“‘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说明当时的儒家重视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克己复礼”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德”是统治者统治-6-百姓的手段,并非符合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教育问题,故D项错误。2.(2019·德阳一模)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这种创作表明()A.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B.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解析:选A。题干中商人“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说明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故选A项;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这是负面影响,而题干提及的商人形象是正面的,排除B项;题干中未出现雇佣关系,排除C项;明清时期政府仍顽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虽有提升但仍较低,排除D项。1.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国家项目古代中国古代雅典政权结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至上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人民地位及权利专制统治下的人民,无参政权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的成员均来自公民群体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后世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古代中西方法律的比较(1)法的观念的差异①传统中国法的观念以“刑”为核心和内容,习惯把刑、律、法等同,以为法即刑。②西方法的观念以权利为轴心,这是因为古希腊、罗马的法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这种法带有国家强制力和镇压的职能,但它也是确定和保护社会不同阶层权利的手段。-7-(2)法的施行对象差异中国古代往往将法律施行于被统治者,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古代西方法律对国家公职人员也适用,如陶片放逐法。(3)法律文化所体现的性质差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公法文化,法律条文是以维护国家统治为主。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私法文化,民法和商法发达。(4)伦理化与宗教性的差异①中国古代法律在西汉后逐渐为儒家伦理所控制,至隋唐终使法律完全伦理化,一直到清代。法律成为一种道德化的法律,法律成为道德的工具,道德成了法律的灵魂。这使法律丧失了独立性,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它向现代化的转变。②西方法律文化从古罗马开始就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时,基督教逐渐控制了世俗的法律。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使政教分离,法律在整体上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但基督教对西方法律影响至今,并深入西方法律文化的思想和制度深处。[对点训练]1.(2019·珠海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