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对应学生用书P89[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A.苏联B.德国C.美国D.法国答案A解析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苏联与美、英等国因意识形态、国家制度的不同出现了利益冲突,故选A项。从“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可以排除B项;二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家追随美国,故排除C、D两项。2.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美苏关系逐渐恶化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A解析“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可看出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此时美苏关系由战时同盟逐渐变为战后对抗,故选A项。3.杜鲁门在1947年发表演说:“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希腊之生存已受恐怖分子威胁,由共产党领导之数千武装人员在许多地区,尤以北部边界各处,违抗政府之命令……。欲使希腊成为自足、自给、自尊之民主国家,政府必须获得援助。”杜鲁门这段演说的实质是()A.援助希腊现政府B.建立全球霸权C.推销马歇尔计划D.遏制共产主义答案D解析援助希腊政府是表象,排除A项;只从这段材料看不出美国要称霸世界,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希腊当时的政治局势,C项错误;从材料“希腊……受恐怖分子威胁,由共产党领导……政府必须获得援助”“使希腊成为……民主国家”等关键信息分析,D项符合题意。4.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国家社会制度-2-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自由国家”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这样区分的主要标准是社会制度。故选D项。5.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柏林墙的建成C.北约组织的建立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1948~1949年美国对西柏林进行空运,此举的背景主要是柏林危机,即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和禁运。材料中运送的是生活物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即美国经济上援助西欧国家的表现,故A项正确。柏林墙的修筑始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北约建立于1949年,是一个军事联盟,不会提供经济援助,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故D项错误。6.下图是漫画家华君武在1947年创作的漫画,旨在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扶持西欧以稳定资本主义B.援助西欧对抗德日法西斯C.扶持并控制西欧,实现全球霸权D.联合欧洲各国,干涉中国内战答案C解析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防止西欧各国爆发革命,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各国,稳定资本主义,这是马歇尔计划的表面作用,不符合漫画内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时二战已结束,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以经济手段扶持并控制欧洲,为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中国无关,故D项错误。7.2017年6月5日,黑山共和国正式加入北约,成为这一组织第29个成员国。该组织的性质是()A.军事政治集团B.政治经济集团C.政治文化集团D.文化艺术集团答案A解析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由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最初由美国、加拿大和英法-3-等西欧国家构成,故选A项。8.1948年苏联《哲学问题》杂志大力批判文艺界、学术界出现的“世界主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无党性”“蜕化”。这一批判主要源于()A.意识形态的对抗加剧B.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二战后美苏实力悬殊D.苏联内部严重右倾化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1948年”可知,当时正处于冷战背景下,“世界主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无党性”“蜕化”反映了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故选A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势均力敌,排除C项;苏联内部是左倾化,而不是右倾化,排除D项。9.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列对应正确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措施①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措施②③军事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A.①“铁幕”演说B.②欧洲经济共同体C.③经互会D.④越南战争答案C解析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分别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对应措施分别是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故C项正确。10.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B.波茨坦会议的决定C.“柏林墙”的修筑D.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对峙答案D-4-解析二战后苏联和英美法对德国分区占领,冷战开始后分别对德国进行改造,形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故选D项。1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政治格局形势图,该格局被称为()A.一超多强格局B.美苏两极格局C.美国独霸格局D.多极化格局答案B解析由图片信息“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可知,这一政治格局指的是美苏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一超多强格局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故A项错误;美国独霸格局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多极化是当今国际格局的趋势,而“20世纪50年代”远未形成“格局”,故D项错误。12.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答案A解析冷战中之所以未发生大战主要是因为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且不愿看到二战的悲剧重演,故选A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B、D两项不符合史实。13.《冷战风云》中写道:“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和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下列事件中“充满了火药味”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朝鲜战争的爆发-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是冷战表现,不具有“火药味”,故A、B、C三项错误;朝鲜战争是热战,充满了“火药味”,故D项正确。14.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告诉白宫幕僚:“我们离核战争已经不远了”。10月24日,美军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海上隔离和封锁正式启动。同时,美军进入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向苏联全面核攻击。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德国分裂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62年”“核战争”“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海上隔离和封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主要是因为美苏两国在核武器上的不均衡局面造成的,也使得世界一度笼盖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故D项正确。德国分裂是在1949年,朝鲜战争在1953年就已经结束,不符合材料时间,故排除B项;越南战争并不符合“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及“核打击”等信息,故排除C项。15.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图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马歇尔计划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和遏制的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是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而朝鲜战争是美国直接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事件,是“冷战中的热战”。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6-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无一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三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协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后面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根据材料二、三,杜鲁门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这四段材料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答案(1)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具体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军事组织。(2)反映了战后初期的“冷战”(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遏制)政策,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解析第(1)问,根据“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可知,丘吉尔所说的“铁幕”后面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第(2)问,由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政策及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