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2017·浙江4月学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A石斧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①正确;耧车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②错误;骨镰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③正确;曲柄锄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2.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B西周时期耕作方式还是石器锄耕,故A项错误;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秦汉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进一步普及,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进一步普及,故D项错误。3.(2019·浙江慈溪期末)下面图片是我国古代某农业工具。下列关于该工具表述正确的是()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推动了冶铁技术进步C.标志着犁耕技术成熟D.有利于播种效率的提高解析:D图片为汉代的耧车,是用于播种的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播种效率的提高,故本题答案选D项。耧车出现在西汉,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B项因果倒置,应是冶铁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耧车的出现,排除;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排除C项。-2-4.读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耕作技术示意图,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点的相关表述,最为准确的是()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B.显示人力、畜力协作深入C.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D.灵活自如,控制耕地深浅解析:B三幅图分别是二牛抬杠的耦犁、一牛挽犁和曲辕犁。A、D仅符合曲辕犁,C不符合耦犁,三种耕作技术都显示了人力、畜力协作的深入,故B正确。5.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④解析:B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两汉时期”。铁铲和铁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②;曲辕犁唐代出现,排除④,选项B正确。6.《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解析:D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区使用农具材质的不同,与经济重心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整体处于战乱时期,并非仅中原地区,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长江流域……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得出当时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铁制工具没有普遍使用,故D项正确。-3-7.(2019·浙江台州期末)《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此水利工程位于如图中()A.①B.②C.③D.④解析:C材料关键信息为“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结合所学可知,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因此该水利工程是郑国渠,③处于关中地区,故C正确。①位于京津地区,②位于江苏地区,均不符合“关中”,故排除A、B;④是都江堰,在四川成都地区,也不符合“关中”,故排除D。8.学者萧雄的《西疆杂述诗》描述了古代中国某一水利工程:“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该水利工程()A.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B.是汉代新疆农民创造,又名井渠法C.由竖井、暗渠和明渠等部分组成D.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成为肥沃之地解析: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材料讲的是坎儿井(井渠法),为西汉时期汉中人民所创,非新疆农民所创,故A、B错误。材料中提及的地点为新疆吐鲁番,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4-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生产方式?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出现的铁制农具。结合材料二指出为什么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可知是小农户个体经营的生产方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犁铧”“犁壁”“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等信息得出耕作技术的不断革新;根据材料中“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和“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等信息可得出由北方向南方推广。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直接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据材料“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回答即可。答案:(1)小农户个体经营的生产方式。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南方推广。铁制农具:大镰、曲柄锄等。推广原因:操作较灵活方便,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