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 板块三 专题十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后作业(十一) 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后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余姚中学高三期中)以下是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的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表(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对这张表解读正确的是()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美国193021826616251249869919331833514523335245701934292455709540707803193530096616076468678061936313114923328929959321937940123532981245890103219381740746741518639191131①二战前各国国防开支明显增长②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国防开支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③原因之一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④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⑤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解析:选A。从表格可以看出,二战前各国国防开支都有明显增长;其中德日等国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相对缓慢。从这种现象的原因来看,一是为摆脱经济危机,二是各国的战略目的不同。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国际形势日益紧张。故①②③④⑤均能从材料中得到反映,答案为A项。2.“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以上条约的签署()A.标志着英法美三国结成反苏同盟B.推动德意日结成三国轴心同盟C.标志着欧亚出现了战争策源地D.使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高峰解析:选B。本题考查《反共产国际协定》。依据材料中的“共产国际”“苏联”等信息-2-可判断,该条约出自法西斯国家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条约的签署标志着德意日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B项正确。3.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的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区C.进攻波兰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吞并奥地利是在1938年3月,割占苏台德区是在1938年9月,进攻波兰是在1939年9月。1938年《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是一种鼓励。第二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使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故正确答案为D项。4.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A.《布列斯特和约》B.慕尼黑协定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反共产国际协定》解析:选C。从丘吉尔的演讲中,可以判断斯拉夫人是指苏俄(联),条顿人是指德国。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这是苏俄人们的愿望,对苏俄而言是可取的,故A项错误;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与德国签订的,与苏联无关,故B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苏联和德国的权宜之计,但最终没有避免苏德战争的爆发,而且加速了二战爆发的进程,符合“是绝对不可取的”,故C项正确;《反共产国际协定》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签订的,与苏联无关,故D项错误。5.(2019·浙江省名校研究联盟联考)中国军民的不屈抵抗,迫使日本陆军省首脑及参谋本部1940年3月决定,预计自1941年开始由中国内地撤退……只是此计划一经各方同意,即有欧洲局势之急转直下……于是将整个撤兵计划放在脑后。下列符合影响日本放弃撤兵计划的“欧洲局势”是()A.西班牙建立法西斯独裁政府B.法国贝当组建傀儡政府C.徳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D.“柏林—罗马轴心”形成解析:选B。1939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府,“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1941年6月22日战事展开,1937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A、C、D时间不符合,排除;1940年7月10日,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德国打败法国,取得巨大军事胜利,刺激和鼓舞了日本的侵略欲望,故“将整个撤兵计划放在脑后”,-3-故B正确。6.(2019·金华十校模拟)有学者认为,如果二战仅局限于欧洲,德国完全有可能获得胜利;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却是德国完败。在该学者看来,德国的败亡始于()A.1939年B.1940年C.1941年D.1942年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开始的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时间不符,排除。7.下图①②③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的地点,其中有中国参与发表重要文件的是()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选C。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有:开罗会议(埃及首都开罗、中美英参加)、德黑兰会议(伊朗首都德黑兰、苏美英参加)、雅尔塔会议(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苏美英参加)、波茨坦会议(德国首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苏美英参加,中国虽没有参加,但公告的发表有蒋介石的签字),从图中可以看到,①是雅尔塔会议,故①错误;②是开罗会议,故②正确;③是德黑兰会议,故③错误;④是波茨坦会议,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8.(2016·4月浙江选考,T21)下图所示二战中某次战役的主要作用是()A.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B.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4-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D.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解析:选D。注意地图中的关键信息“诺曼底”,由此判断是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该战役标志着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故选D。9.(2019·衢州高三质检)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开罗宣言》。下列关于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罗斯福、斯大林、蒋介石签署了《开罗宣言》B.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怀抱C.会议就战后处理日本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进行了商讨D.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签署了《开罗宣言》,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建立的,故B项错误;C项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故D项正确。10.二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军事行动加速了二战的胜利结束。以下属于英美盟军军事行动的有()①西西里岛登陆②易北河会师③诺曼底登陆④冲绳岛战役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二战时期盟军的军事合作。易北河会师的是美苏军队,冲绳岛战役是美军对日军发动的,排除②④。11.二战中的某次国际会议公报说:“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该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解析:选C。抓住题干中“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次国际会议指的是雅尔塔会议,C项正确。12.1945年6月,美、英、苏、法四国代表在伦敦召开会议,专门就审判战犯问题进行磋商。尽管美、英、法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对立,属于海洋法系的美、英和属于大陆法系的苏联和法国在法制上存在分歧,但在根本目标上四国是一致的。由此可见()①该会议为纽伦堡审判奠定基础-5-②国际关系中可以“求同存异”③法律观念可以超越对立与分歧④该会议是波茨坦会议的补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反法西斯国家商议战争结束后审判战犯。“1945年6月”二战还未最终结束,纽伦堡审判还未开始,故①正确。“法制上存在分歧,但在根本目标上四国是一致的”说明②③正确。波茨坦会议是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和材料提到的“专门就审判战犯问题进行磋商”不具有一致性,④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以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美国中立法:两院联席决议案》(节录)(1935年8月31日)材料二1941年1月,罗斯福在向国会作的年度咨文中提出美国的三大政策:(一)全面加强国防;(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两院联席决议案出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一内容和“《美国中立法:两院联席决议案》(节录)(1935年8月31日)”可知这是美国在1935年出台的《中立法》,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此时奉行中立主义政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了极大冲击。中立主义的旗号可以给美国与法西斯国家之间为维持密切的经济关系进行的交易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最后,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与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对立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为了削弱苏联社会主义对本国以及世界的影响,美国一直企图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6-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从中立自保变为积极援助反法西斯侵略;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日本严重侵犯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利益;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舆论方向是积极的和平主义取代了孤立主义思潮,1933年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到1941年经济已经有所恢复,国内矛盾也有所缓和,因此美国开始改变原来的中立政策。答案(1)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美国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占上风,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美国希望祸水东引。(2)变化:由中立自保(或绥靖)政策转向积极援助反法西斯侵略。原因:法西斯的侵略危害了美国的海外利益(或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国内积极和平主义逐渐取代了孤立主义思潮;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矛盾有所缓和。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曾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要想不顾各种条约,一下子就挑起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941年5月,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私自公开飞往英格兰之后,苏联更加怀疑来自英国的情报。苏联对各方提供的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自然地影响到其他方面,比如迟迟没有动员导致兵员不足。……大批富有经验的将领在肃反中遭清洗,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闪电战、新技术装备等没有重视。……入侵邻国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防线的进度“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发现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匆忙改正。不久更惊讶地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摘编自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