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A)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仿真模拟综合测评(A)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解析:由题中关键信息“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可知,该观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背景下法家思想得以兴起,与之对应的是A项。结合题中“尊君”“法术”可知,其强调的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B项错误,排除;该学者侧重阐明法家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而不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C项不准确,排除;结合题中“诸侯”“攻伐”等信息可知,此时并未形成“大一统”局面,D项错误,排除。答案:A2.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的。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解析:由题中的关键信息“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可知言谏机构侧重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约束君主的恣意妄为,结合“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知其监察职能从渐强到衰弱再到终结,这意味着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因此其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故C项正确,A项错误;其终结是由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错误,排除;结合其职能可知,其并不负责监察百官,D项错误。答案:C3.宋《梦粱录》记载:“(中秋节当天)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材料-2-主要反映这一时期()A.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B.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C.私商成为商人主体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中“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推理出宋代“市”的功能与前代相比更加成熟,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完善,B项正确。中秋节这一天不虚度并不意味着民间奢靡之风盛行,A项错误,排除;C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D项错误,排除。答案:B4.下表是1576~1602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的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最有可能是()时间1576年1586年1596年1602年估值30万比索50万比索100万比索200万比索(注:比索是一种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国家使用的货币单位)A.玉米B.茶叶C.鸦片D.白银解析:结合题中时间、数据变化以及“西班牙殖民地”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主要与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中16、17世纪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可知,此时中外贸易中直线上升的是白银,D项正确。答案:D5.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民主共和制”“中央集权制”“代议制”可知,此时中国政治状况的特点是新旧力量并存、博弈,D项正确。表格体现的是地方各省,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A、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3-答案:D6.1937年底到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这说明()A.西方记者秉持中国利益至上全程报道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西方重视C.国际时局变化影响西方媒体关注程度D.国民政府进行的抗日动员受西方肯定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在中国派驻的记者和新闻机构的增多推理出西方对东方反法西斯战场即中国战场的关注,C项正确。西方记者秉承的是本国利益至上的原则,A项错误,排除;西方重视的是中国的抗日战场和战果,不仅仅是统一战线,B项不准确,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C7.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财物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A.意在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B.说明包产到户初见端倪C.意在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处于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结合材料中“三包一奖”制的内涵可知,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进行的局部调整,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A项正确。B项材料依据不足;这一做法旨在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而不是市场问题,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人民公社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与“三包一奖”的做法不符,排除D项。答案:A8.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原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古代希腊()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解析:材料“普罗米修斯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强调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民众对世俗生活的态度,C-4-项错误;随着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神话观念有所弱化,故D项错误。答案:B9.“(英国)工业化改变了社会格局,新的有产者阶级出现了,他们的财富赶上甚至超过了土地贵族,这些人要求改变权力的格局,‘有产’者也应该‘有权’。于是,他们要求改革议会,主要是要求扩大选举权,通过扩大选举权,把自己也变成‘有权’的阶级。”这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革命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B.工业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议员完全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D.经济工业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即经济工业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故D项正确;材料中“新的有产者阶级”指的是工业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业无产阶级,故A、B两项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10.下图是1375~1825年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B.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C.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D.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趋势图中世界主要城市工资情况变化,可得出十八至十九世纪伦敦工人工资变化幅度最大,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工资水平较高,这充分说明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工人工资收入的增加与生产积极性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了工业革命发生的人文因素,D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A项与史实相反,排除;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工资水平与消费水平有关,但二者不一定成正比,C项错误,排除。-5-答案:D11.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材料表明“世纪病”()A.根植于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B.具有无产阶级文学的特点C.具有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点D.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对现实“失望”“不满”的文学流派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由于法国战争和革命频仍、社会动荡不已,因此一些浪漫主义作家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D项正确。浪漫主义诞生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A项错误,排除;题中法国作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B项错误,排除;浪漫主义文学主要表达的是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是反传统、反理性,C项错误,排除。答案:D12.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国援助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由此可知()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苏联反对美国马歇尔计划中对受援国经济资源等情况的调查,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C项正确。苏联并非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而是反对马歇尔计划中对受援国的控制,A项错误,排除;美苏两大阵营间存在矛盾,但依据题意不能推断出二者矛盾不可调和的结论,排除B项;欧洲对峙局面的出现并不是马歇尔计划造成的,而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所致,D项错误,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条,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同时又是陆、海、空总司令,执掌最高军事指挥权。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任命高级官吏包括国务卿、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第三条,合众国的司法权-6-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得终身任职。——摘编自1787年联邦宪法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的美国政体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政体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作用。(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和所学容易得出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第二小问不同点,结合1787年宪法是总统制共和制、《临时约法》是责任内阁制可得出1787年联邦宪法赋予美国总统较大的权力,《临时约法》对临时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第三小问原因,美国制定宪法重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总统权力较大;中国在《临时约法》制定时南北议和已经妥协,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第(2)问据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从法律上否定君主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据材料二“立法权……总揽政务……法院”得出以法律确立民主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的意义可以得出:主权在民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失败;民主平等思想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临时约法》后被袁世凯废除,作用是有限的。答案:(1)相同:①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②三权分立。(4分)不同:①1787年联邦宪法赋予美国总统较大的权力;②《临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