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2.2秦汉时期的经济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厦门三中薛明石羡福建泉州六胜塔——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或奠基)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时期。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确立和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上:秦汉形成了统一的经济体制;汉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黄河流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实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文化昌盛,科技方面奠定世界领先地位;外来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阶段特征考题角度(1)2017·全国Ⅲ卷,25:西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2016·全国I卷,25:汉代庄园经济(3)2015·海南卷,3:汉初经济发展(4)2012·课标卷,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并土地)备考分析1.高频考点:汉代的经济。2.备考策略:(1)首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大一统,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文化的大一统等角度归纳相知识,形成秦汉时期总的时代特点。(2)秦汉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却差异很大,学习中注意归验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并能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工程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2.农业生产的发展•①犁耕技术的发展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铁犁铧冠(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战国铁犁,没有犁壁,只有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比较简单)汉代的犁和犁壁(翻土、碎土)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代田法,古代中国耕作方法名。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其具体作法是,在长方形的一亩地面上(汉制横一步纵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一步六尺,每尺约合今市尺七寸)作三甽三垄,甽宽深各一尺,垄宽与甽同,甽垄相间,每年更换位置一次,故名代田。耧(lóu)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西汉关中水利工程•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官吏、军队、百姓等以粮食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给地。•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供粮秣的重任。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为了满足各方面对粮秣等的需求,除凿漕渠,从东方运粮入关外,更主要的是在关中增建灌溉工程,以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当地的粮食产量。这就在关中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兴建水利的高潮,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穿凿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大批农田水利工程。•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大司农郑当时提出依渭河南侧开凿一条与渭河平行的漕渠,以扩大漕运能力的建议。漕渠从长安引渭水入渠,循秦岭南麓东行,至黄、渭汇合处附近注入黄河。漕舟可由黄河转入漕渠直抵长安,使原来由潼关至长安的900里渭河弯曲河道缩短到300余里,每年漕运时间由原来半年缩短到3个月,漕运能力由原来每年数十万石提高到600万石,并使渠下农田亦颇得灌溉之利。漕渠龙首渠: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典型试题】•阅读材料•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4分)原因分析体现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4分)•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1分);•汉初坚持“无为而治”的思想(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1分);•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1分)•水利工程的兴修(1分)(答具体史实亦可得分)。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教材补缺】中国古代庄园经济土地来源: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诈、权威、买卖、强占等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形成大土地私有制。2.经济形态: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庄园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布置庄园,使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把庄园建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3.剥削方式: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等。4.管理形式: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没有司法管辖权,唐代以后庄园主对庄园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削弱。4.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中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东汉·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青釉四系瓷罐青瓷双系壶素纱禅衣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该衣薄如蝉翼,重仅49克汉菱文锦汉黄绢地长寿文锦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海外贸易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泉州六胜塔——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一带一路•一带一路(TheBeltandRoadInitiative;或OneBeltAndOneRoad,简称“OBAOR”;或OneBeltOneRoad,简称“OBOR”;或BeltAnd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①汉初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②汉初的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二、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黄老政治最主要的特点是清静无为,主要内容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约皇室与国家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这些措施无疑对恢复社会经济和安定人民生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西汉初年•材料一:“(汉初)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汉书.景帝纪》材料三: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è)。——晁错《论贵粟疏》材料四: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到了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方面,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后,土地兼并日盛,豪强势力扩大,而商人资本的发展则加剧了这一过程,使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匈奴也加强了对边境的压力,而对外战争需要的经济基础却由于诸侯王的存在而难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黄老之术就行不通了,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和改行国家干预政策。——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二、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发动对匈奴战争等。为了集中财力实现这个宏图大业,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如禁止私铸货币确定国家铸币权,实行筦(guǎn)盐铁、均输法、平准法。——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筦(guǎn)盐铁:中央政府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管,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平准法:中央政府在首都长安设置平准官,按照价格波动,收购或抛售货物,调解供需,控制市场。•均输法:中央政府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调节各地运往首都的物资,以保证军需供给、仓库积储。算缗和告缗政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算缗和告缗政策。史载:“扬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而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这种内外政策必然造成民力耗竭,致使国家元气大伤。•——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算缗”和“告缗”•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推行“算缗钱”制度,规定商人、兼营手工业的商人以及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每2千钱纳税一算,即120钱。自产自销的手工业品,每4千钱1算。商人有产不报或报而不实,罚令戍边1年,财产予以没收。•元鼎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