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新政”的内容与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2)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革命代表——孙中山(1)背景: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广州、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他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2)活动:①兴中会: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②同盟会:1.了解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2.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1.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难点:1.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A、创立: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B、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C、纲领:“,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理论: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E、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③反清起义: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引起了巨大震动。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过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④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3)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学而致用:题1、下列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①民族危机的深重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③清政府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题2、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是指()3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B.反对帝国主义C.建立民主共和国D.平均地权题3、“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随即与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2)经过①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第一枪。②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推黎元洪为都督。(3)成果①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②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①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②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之下,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③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④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⑤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2)结果: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为防止专权(2)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学而致用:题4、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题5、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A.三权分立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民主共和制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积极意义①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的民族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③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放,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④促使、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⑤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①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缺乏能够提出科学的、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5学而致用:题6、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题7、“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随堂训练1、如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时的重要成员,该政党的成立()①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②促进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③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④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讨论对外问题时,决定“姑且含垢忍辱”,而打倒列强的任务“只有等待第二步去办了”。据此推断,同盟会认为当务之急应是()A.实现国家富强B.建立民主共和C.解决土地问题D.推翻清朝统治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6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4、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是主张武力镇压革命,很快又宣布“严守中立”。袁世凯1911年11月复出组阁,11月下旬,北洋军攻占汉阳、汉口,12月初,南北议和在上海开始。时局演变表明()A.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束手无策B.清朝的专制统治得到了暂时稳定C.形势变化对南方革命党人十分有利D.袁世凯的政治阴谋处处得手5、从大清帝国龙旗到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变化反映了()图一龙旗的含义:龙是至尊无上的神圣之物,象征皇帝;旗面为黄色,按照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土为黄色,黄色亦为满清之色。图二五色旗的含义: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蒙、满、回、藏五个民族共和。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加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显著特征在于陚予立法机构——参议院以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来约束行政权,对于行政权如何制约立法权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形成总统府与国务院两个行政中枢B.未能实现分权制衡原则下的有效互动C.“因人立法”,带有很明显的人治色彩D.没有规定国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7、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7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和嚣张气焰答案一、学而致用题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分析《时局图》和“妥协”可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遭到列强瓜分,民族危机严重,①③正确;“反抗”反映了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②正确;④在图片中反映不出来。故答案为C项。题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不对,这是民族主义的内容;B不对,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D不对,这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因此C符合。题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实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必然性的条件,即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革命党人所组织的分散的武装起义接连失败,因而需要成为一个统一的组织进行领导。故本题正确选项同为A项。题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武昌”“新军”可以看出本题选择B项。8题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制定的;根据所学知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所以答案选C。题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辛亥革命……内骨子是依旧的……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等关键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答案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意。题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査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材料中“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反映出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A项符合题意。B项错在“完全消除”,C、D两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均可排除。二、随堂训练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图片和“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知该政党是同盟会。①是兴中会提出的革命主张,排除含有①的选项,答案为D。2答案及解析:答案:D9解析:实现国家富强是长远目标,不是当务之急,故A项错误;根据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是放在第一位的问题,然后才有“民权主义”,故B项错误;根据三民主义解决土地问题属于“民生主义”,前提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故C项错误;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根据材料“打倒列强的任务‘只有等待第二步去办了’”所以第一位的就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故D项正确。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由材料信息可知,参与革命的士兵,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更多的是由于害怕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进行屠杀,因此投入革命,由此可见,武昌起义是具有较强的偶然性的。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1911年,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敗.D项正确。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图一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①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含有①的选项。②③④都可以从变化中体现出来。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利用立法权来约束行政权”“对于行政权如何制约立法权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可知,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中,立法权可以制约行政权,但行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