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应学生用书P83[学业达标]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表明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一切屈辱外交关系,属于“另起炉灶”,故A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取消特权,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一边倒”就是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C项错误;“一大片”就是大力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空间,故D项错误。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C.坚决维护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B解析“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属于“另起炉灶”政策,故A项错误;“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是要取缔列强在华的特权,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维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决心,并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属于“一边倒”政策,故D项错误。3.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下图可以用来研究()-2-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答案C解析从图片文字可以看出是纪念斯大林寿诞,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写照,故选C项。国民革命时期没有解放军,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与“解放军”也无关,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斯大林已去世,不可能出现图片内容,排除D项。4.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1955年召开的亚非国家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并没有提到中国的边界问题,也并不是由中国倡导的,故A项错误;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处理的是中苏关系,但并没有涉及边界问题,故B项错误;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是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故C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正确。5.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答案D解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为: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这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互相尊重、互不-3-侵犯、平等互利的特点,而A、B、C三项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但与材料强调的特点不符,故排除;材料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可适用于任何制度的主权国家,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差异,故D项正确。6.1954年4月24日,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电讯报道,他们这样描述到达该城市的中国代表团:“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这位率领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张闻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日内瓦”“中国代表团”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故选B项。7.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日内瓦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答案C解析1954年,为了顺利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故C项正确。8.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故A项正确。9.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4-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会议的参与国家可以推知此次会议是亚非会议,这次会议力图巩固新兴国家的独立地位,并促进其发展,而“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则直接说明了这次会议力图改变国际旧秩序,故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促成印度支那问题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10.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沉重地打击了新老殖民主义者C.推动了日内瓦会议的顺利进行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答案A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A项。B、C两项不能涵盖两次会议的成就,排除;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项。[等级提升]11.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A.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维护国家独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2.1952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这些国家不参加战争并要求中立是有可能的,所以中国对这些国家不能采取敌视态度,不能把他们挤到敌人的壁垒中去。这―观点()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思想日趋成熟C.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催生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答案B-5-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为了国家利益愿意与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交往,不能视为放弃“一边倒”,这是新中国外交思想日趋成熟的表现,排除A项,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时间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年,排除C、D两项。13.1954年12月11日,毛泽东同缅甸总理吴努谈话中说:“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的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的。”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受美苏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B.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C.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为基础D.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局限,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4.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故B项正确。15.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A.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协议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答案B解析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促成了印度-6-支那问题的解决,显示了“亚洲的重要力量”,B项符合题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A、C、D三项在时间上都与题干不符,均排除。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会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周恩来,1955年,万隆,万隆(亚非)会议。方针:“求同存异”。(4)不矛盾。原因: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两则材料,由“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可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判断。第(4)问,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不矛盾;“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7-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