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市场导向下的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0市场导向下的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沈阳市高三模拟]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了一部1688年法国印行的法文原版《论语导读》。这份历史文献可以说明()A.儒家思想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涨B.中国古代政府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C.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D.《论语》对法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材料能够反映出在近代《论语》传到了西方,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的表现,答案为C;材料看不出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A错误;看不出古代政府重视文化传播,B错误;材料看不出《论语》对法国社会的广泛影响,D错误。答案:C2.[2019·德州市高三模拟]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到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A.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D.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解析:“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到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该材料表明当时的亚洲,尤其是中国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地位,故C项正确;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是西班牙,故A项错误;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和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故D项错误。答案:C3.[2019·合肥市高三模拟]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航线。1567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此后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通过全球贸易渠道,大部分白银最终流入中国。此材料反映出()A.澳门成为明清经营外贸的唯一港口B.明朝政府坚持一贯的对外贸易政策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西欧-2-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海外贸易航线,中国和许多国家发生了贸易往来,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选项正确;“唯一港口”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提及白银的产地,C选项排除。答案:D4.[2019·潮州市高三模拟]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A.商业立国的理念B.殖民扩张的野心C.资本输出的要求D.世界工厂的自信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荷兰人对经商的诚信的执着、变通,体现荷兰人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牺牲商业利益;两者体现荷兰人商业立国的理念,A项正确;题干强调荷兰人商业立国的理念,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而非荷兰,排除D。答案:A5.[2019·宿州市高三模拟]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亚洲()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解析:之所以在不同时期表现的侵略扩张的手段不一样,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故选A。殖民扩张手段与人民的反抗精神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人多地形复杂是次要因素,排除C。面积大也是次要因素,排除D。答案:A6.[2019·深圳市高三模拟]1690~1721年间,英国国会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进口印度印花棉布,以保护本国毛纺织业。不久,英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国商人建立棉纺织业与印染业,学习印度以提高棉布质量。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场竞争影响政策调整-3-B.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受威胁C.自由主义经济遭遇挑战D.重商主义思想阻碍技术发展解析:1690~1721年间,英国颁布禁止棉布进口的法令,是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政策下保护本国的棉纺织业,而之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英国政府要提高英国棉布的竞争力,因而这些禁令被废除,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棉纺织品,而不是毛纺织品,排除B。自由主义经济主张自由生产、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与材料无关,排除C。由材料“英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国商人建立棉纺织业与印染业,学习印度以提高棉布质量”,可见重商主义思想并非一概阻碍技术发展,排除D。答案:A7.[2019·海口市高三模拟]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这一状况()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C.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英国向美洲出口商品的比重增加,说明英国商品拓展了销售范围,这种状况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D项;“大约100年后”是指18世纪末,此时英国还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故排除A项;18世纪末英国的国际地位处于上升状态,而不是下降,故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答案:D8.[2019·惠州市高三模拟]18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特别是家里每个人都能挣点钱的那些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中,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8世纪以前英国人的食物主要是自给自足的,19世纪中期则依据工资水平来决定所吃食物,食物需要使用工资来购买,这说明当时英国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因此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小农经济被摧毁,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于16世纪前后,不是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故D项错-4-误。答案:A9.[2019·汕头市高三模拟]据统计,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到1851年降为16%。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动乱造成了人口减少B.圈地运动促使农民流亡C.经济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D.对外扩张带来大量移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答案为C。材料看不出是由于社会动荡导致了人口减少,A错误。材料反映的应该是工业革命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圈地运动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材料看不出是由于殖民扩张带来移民导致农村人口比例下降,D错误。答案:C10.[2019·衡水市高三模拟]下图是1882年和1907年德国劳动力的分布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B.工业化推动了人口流动C.城市人口总数高于农村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材料反映德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说明工业化推动了人口流动,故选B;材料无法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城市人口总数高于农村,排除C;D中“根本变化”太绝对,排除D。答案:B11.[2019·青岛市高三模拟]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年增长率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5-1850~1870年1870~1900年1870年1914年英国3.12%1.6%31.8%14%德国2.7%4.8%13.2%14.3%A.利用先进科技的多少B.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C.思想解放程度的高低D.工人阶级地位的不同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和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我们可知,这两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英国对科学技术的利用程度不同,导致了两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故A项正确;君主政体的差异不是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思想解放程度高低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工人阶级的地位不同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答案:A12.[2019·邢台市高三模拟]1901年,罗斯福决定向托拉斯宣战,下令对垄断公司进行起诉,许多垄断资本家被送上被告席。1907和1908年,司法部分别对美孚石油和美国烟草公司进行起诉,最高法院下令将两大公司解散。据材料可知当时美国()A.自由放任的政策已经终结B.国家反对生产领域的集中C.国有化成为经济发展潮流D.政府扩大对企业的监督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起诉垄断企业,结合背景知识可知当时部分垄断企业不正当经营,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现象,最终结果最高法院宣布解散两大公司,体现了政府扩大对企业的监督权,选项D正确;罗斯福当选为总统实行新政标志自由放任政策结束,时间为193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国家反对的是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选项B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9·承德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25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1842年。但是这种禁令有很多漏洞,走私很容易,而且工业间谍也很多,英国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从长期来看是徒劳无功的。到1835年有2000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19世纪中叶就达到60万英镑,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资料充分证明,它们成功地购买并安装了英国的机械设备。同时,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6-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材料二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学领域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邓小平复出主管教育事业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待先进技术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清政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的意义。(8分)解析:(1)变化:根据“1825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1842年”“到1825年有2000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1840年一年就达到60万英镑”得出防止技术向欧洲大陆国家扩散到允许欧洲大陆国家学习和效仿。原因:抓住“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从欧洲大陆国家的努力、自由主义观念以及英国工业革命的逐步完成等方面分析作答。(2)原因:根据“甲午战后”“《西学富强丛书》”,可从甲午战后民族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