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23讲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3讲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欧洲一史学家提出:“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到1500年左右,它却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点。”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A.西班牙B.葡萄牙C.意大利D.英国解析:材料表明了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所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传统商业中心衰落。答案:C2.推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条件中不包括()A.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垄断B.航海技术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C.银行业、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D.政府的支持和军事技术的进步解析: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垄断只是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原因之一。B、C、D三项属于两者共同条件。答案:A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2-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答案:D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它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15—18世纪能印证这一理论的大国兴衰史实不包括()A.西班牙B.英国C.荷兰D.统一的德国解析:德国1871年才实现统一,与“15—18世纪”不符。答案:D5.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A.19世纪的英国B.16世纪的西班牙C.20世纪的美国D.17世纪的荷兰解析: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根据“独占……商业往来”“海运业……胜过任何别的国家”可知,此国海上运输业发达,据此可知答案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D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与“共和国”这一限定不符,C项则不是靠“工场手工业”崛起。答案:D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下列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新航路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C.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选D项。-3-答案:D7.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解析:材料的关键是共同因素,而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A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B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C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答案:B8.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1570年1670年1780年荷兰232000568000450000英国510002600001000000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时间16世纪-18世纪,数字逐渐增加来分析,可知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相关数据。因为荷兰在16世纪没有占领大面积殖民地,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所以商船运载能力增加,故B项正确;因为这一时期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手工工场数量增加有限,故C项错误;因为英国和荷兰都是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其武装部队规模的增加有限,故D项错误。答案:B9.1631年笛卡尔称其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旅居在()A.意大利B.西班牙-4-C.荷兰D.英国解析:意大利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贸易中心,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西班牙在17世纪时海上霸主地位被荷兰取代,故B项错误;17世纪荷兰是欧洲的殖民强国,商业兴旺,对外贸易高度发达,与“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相符,故C项正确;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右图为李华同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绘制的19世纪中期某国形象漫画。该国如此“自负”的理由不包括()A.号称“世界工厂”B.掌握海上霸权C.科技水平领先D.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解析:从漫画中“我们没什么要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应该是别人向我们学习”可知,该国综合实力强大,结合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可知,该国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此时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海上霸权,科技水平领先,故A、B、C三项表述正确。启蒙运动的中心是18世纪的法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1.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及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且与“客观”不符;19世纪后半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步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排除D项。-5-答案:B12.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解析:殖民掠夺将财富从亚非拉转移到欧美国家并转化为资本,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说,造成了“全球分裂”。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40分,共40分)13.(40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材料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材料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4分)(2)材料二中“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1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6-在120字左右。解析:第(1)问是开放性命题,着重考查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必然”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第(2)问,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体现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3)问是借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答案:(1)答案一:学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二:学生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也可。)答案三:考生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一半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也可。)(3)写作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