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提升训练(六)(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单元提升训练(六)(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据下面内容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人物:孙中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解析:选B。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故答案为B项。2.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对、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B。根据“武昌起义后”“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则选择了反对、独立或是逃亡”可知,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纷纷脱离清政府、甚至站在其对立面,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统治瓦解的情况,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3.观察如下“辛亥革命大事时间轴”。如要将史事“宣统帝下诏退位”列入其中,则应将其放在()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之后-2-解析:选B。依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湖北军政府,随后中华民国成立,故A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宣统帝下诏退位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之前,故B项正确;依所学知识可知,宣统帝下诏退位后,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随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故C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故D项错误。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A.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使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D.使中华民国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宣扬平等自由,这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真正实现人人平等,最后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B、D项错误;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5.历史评价的首要原则是恪守求真,即评价应客观如实。下列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最符合历史评价这一原则的是()A.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制度,但其资产阶级属性需要批判B.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D.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开创性作用解析:选B。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故B项正确;A项错在“封建制度”;C项中“全国革命”不符合史实;D项中“开创性”说法错误,应该是十月革命。6.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解析:选D。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选D项;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3-发式相似”,不能得出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的发式,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7.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A.责任内阁制B.共和制C.两党制D.皇帝制解析:选A。取消国务总理就是取消内阁总理的意思,所以违背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故A项符合题意。8.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变局”的高潮一节,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这一时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际,宪法、国会出现,现代警察制度建立,新闻舆论形成等。这一时期是指()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时期解析:选D。根据材料“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这一时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际,宪法、国会出现,现代警察制度建立,新闻舆论形成等”可知,袁世凯逼清宣统帝退位,结束帝制,开始“共和”等一系列政治建设,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仅限于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依旧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故C项错误。9.下面表格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年份19131914191819191921纱锭(枚)4841925447806475706587481248282布机(台)19862310273638394139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科学技术突飞猛进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解析:选D。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是处于一战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中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故选D项。10.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嚣尘上。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4-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故C项正确。11.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钱玄同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A.宣扬西方文化B.废除中国汉字C.普及平民教育D.反对封建思想解析:选D。材料中钱玄同认为为了废除孔教,即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思想,首先要废除汉字,由此可见其观点的核心是反对封建思想,故选D项;材料阐述的是钱玄同对中学和汉文的态度,并未涉及宣传西学的主张,A项错误;材料中钱玄同认为废汉字的目的是废除儒学,所以废除中国汉字并不是其观点的实质,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钱玄同关于教育的主张,C项错误。12.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解析:选C。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得出新文化运动旨在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故选C项;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是一种手段,不是意图,A项错误;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项错误;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5-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联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小问;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第二小问。第(2)问,从材料二中“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伦理问题”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等角度分析。第(3)问,理解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回答“原因”。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启蒙思想)等。(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3)问题: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原因: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制度必须适应国情,但另一方面,这种适应必须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即:政治制度必须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国情是可以改造且需要改造,应当不断地改造国情,使之永远处于去劣存优的变化之中。对国情的这种改造其实是一种量的变化:当国情改变的量的积累最终导致质的变化时,政治制度就要随之发生变动以适应变化了的国情,如果政治制度不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勉强建立,仍难以持久。——摘编自檀江林、汪少波《理想的幻灭: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夭折与反思》-6-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材料体现了政治制度必须适应国情,并且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必须随国情变化而变化。政治制度只有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合时代。中国近代史就是一个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其中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论题可以正面论证材料观点,也可以反面论证。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便是随国情变化而变化,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违背国情,因而最终被历史推翻。答案:示例论题: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阐述:辛亥革命爆发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受到冲击,民主制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增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及其合法性被否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这表明,中国国情——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复辟帝制不符合变化了的国情,因此,即便袁世凯称了帝,也不得不在随后不久加以取消。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