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二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双测过关(二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B.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想要进步,必须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2.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A.新中国成立初经济恢复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选D“端掉‘大锅饭’”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事情,再结合“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可以判断,这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3.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前者对后者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A.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B.扩大经营自主权C.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D.加强了对外开放解析:选B农村土地和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在改革前后都是公有制,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而其成功的经验是农民、企业都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故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对内改革,未提及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故D项错误。4.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2-解析:选A解题的关键是从“特区”概念的内涵入手。“特区”指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它打破了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在政治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央政府完全行使主权的地区。5.1980年,山西省黎城县城关镇曹软升推销一个50吨储油罐,从中挣了2800元,被以投机倒把罪判刑。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删去法律中“投机倒把罪”的规定。此变化反映了()A.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B.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公民权利有法律保障D.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解析:选D本题考查政府对个体贸易的态度,未反映社会经济秩序的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经济发展而不是政治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个体经济的态度由投机倒把罪到废除这一称呼,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D项正确。6.王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A.“一国两制”B.“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D.“九二共识”解析:选A由上图内容可看出该方框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方针,香港、澳门回归是其实践,由此可以判断是“一国两制”。7.“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副对联主题的是()A.开国大典B.“文化大革命”结束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解析:选D从题干材料“求和割地”“迎回归举国同庆”可知是香港回归,故选D项。8.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解析:选B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是在1979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故B项正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故C项错误;海峡两岸实行“三通”提出于1979年,2008年实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9.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摘编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材料三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1)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本质。(3分)(4)小岗村和南岭村在农村改革上的成功试点,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有怎样的启示?(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小问应主要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归纳。第(2)问和第(3)问应分别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有效信息作答。第(4)问可综合第(1)(2)(3)问的结论分析。答案:(1)性质:自发。原因:人民公社化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温饱问题没有解决。(2)态度:肯定。原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得到了实惠。(3)特点:发展集体经济。本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启示:农村改革的根本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改革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4-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A.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C.“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D.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出现雇工现象,人们在思想上还有很多顾虑,因而没能体现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的坚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故A、B两项错误;针对个体经营中雇工超员现象,中央“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担心其资本主义倾向,这表明改革开放之初,“左”倾思想影响依旧存在,故C项正确;“也不要急于取缔”表明中央并不是要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2.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解析:选C由“计划”到“规划”的变化,体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3.2002~2010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85187.8亿美元,进口总额72099.9亿美元,分别是1978~2001年的4倍和3.6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C.改革开放战略提出D.进口、出口贸易的不均衡解析:选A中国货物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在2002年后之所以大幅增长,是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果,故A项正确;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战略提出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C项错误;题干问及的是-5-21世纪初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加的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4.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两岸达成了“一个中国”共识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C.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解析:选C1987年以后,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发生在1992年,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当局并没有结束对大陆的敌对政策,故B项错误;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大陆进行交流,这说明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故C项正确;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是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5.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用口号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4分)(2)分析上述口号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3)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从主观热情、革命性、政治色彩等角度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角度归纳。第(2)问,前者结合“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国内外形势,后者结合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分析。第(3)问,若答“不需要”,可从口号的主观性、鼓动性回答。若答“需要”,可从口号的宣传、号召和激发热情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观热情高、革命性强、政治色彩浓厚、群众运动-6-色彩明显、极富鼓动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语言朴实、发展经济意识浓厚、多为经验性总结。(2)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左”倾错误和情绪滋长;国际、国内形势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3)观点:不需要。理由:口号属于意识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口号具有较强的鼓动性;不切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负面引导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务实理性。观点:需要。理由:口号反映社会现实;口号流传快,有较强的宣传力和号召力,对公众影响大;切合实际的口号能激发公众的热情;切合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