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旧三民主义23新三民主义4、56综合7一、选择题1.(2019·广东深圳月考)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解析:C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主共和的渊源,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共和是历史传统,未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B项错误;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并非继承发展儒家文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2.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解析:C材料中“为四万万人效忠”即为国家尽力,强调国家民族意识,故C项正确;忠并非古代忠孝、忠君之意,故A、B两项错误;D项并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3.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反对帝国主义解析:B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的目的相似,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太平天国仍未跳出封建政权的范畴,从这一角度讲,民权主义对太平天国理论有所超越,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但仍未废除私有制,从这一方面来看,并未超越太平天国,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中并未提出反帝主张,并未超越太平天国的理念。4.(2018·山东滨州期末)“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清廷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孙中山意识到()A.反满革命还要继续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C.民族革命的长期性D.救亡图存刻不容缓解析:C材料中“勿谓清廷已倒”说明了反满革命取得了成功,因此孙中山并非强调反满革命还要继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这与国共合作有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不能认为推翻清政府民族革命就结束了,而应当继续坚持下去,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强调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这并不能说明救亡图存就刻不容缓,故D项错误。5.(2019·甘肃兰州月考)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解析:B前者是通过土地国有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容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故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3-革命得以实现,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6.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B北伐战争是孙中山逝世后的事情,A项错误;孙中山强调在反封建的时候也要推翻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故C项错误;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是北伐战争的意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9·辽宁大连期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材料二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大总统誓词》材料四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4-——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关注民生即社会革命方面的重要活动。(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民族革命有何局限?(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任务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关心植树造林”“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结合所学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措施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可知是旧三民主义,围绕旧三民主义局限性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对内确立中华民国地位,对外争取外交平等来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推翻清政府以及材料四中“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回答。答案:(1)重要活动:号召植树造林,以减轻水旱灾害,造福人民;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提出“土地国有”政策;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措施;提出修建三峡水利工程改造长江水系的设想。(2)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3)目标:推翻清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交。(4)革命任务: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建。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