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模块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2讲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2讲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一、选择题1.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D.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解析:材料中先是拉丁美洲21国、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相关海域行使主权的主张,然后联合国1982年通过相关规定认可了这些国家的主张,说明当时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对联合国的影响力增强,因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2.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全球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材料表明()A.文明冲突的社会不会有政治经济利益B.东西文明的对抗决定国际秩序的走向C.国际政治斗争的新领域将是文化领域D.冷战时期遏制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解析:据材料“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可知涉及国家政治利益,故A项错误;B项“决定”表述错误;据材料“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表明国际政治斗争的新领域将是文明,而不是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遏制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故D项正确。答案:D3.1944年苏联提出,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苏、英、美、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应有-2-否决权,即只要五国中一个国家反对,决议就不能通过;英美代表则主张少数服从多数。苏联提出一票否决权的出发点是()A.真正体现世界大国的强权政治B.使大国之间实现政治利益平衡C.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劣势D.推动联合国有效维护世界和平解析:“一票否决权”不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也不能使大国政治利益平衡,故A、B两项错误;因为在五国中只有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故希望通过这一规定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劣势,故C项正确;这项提议并不是从维护世界和平出发的,故D项错误。答案:C4.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这表明()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解析:“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在材料中存在争议,而不是无法探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是否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故B项错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在“冷战”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不同时期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反映出“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故D项正确。答案:D5.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仍然强调强化公有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平衡农轻重发展比例,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化国家对农业管-3-理,故D项错误。答案:B6.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解析:C对: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当时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及第三世界兴起,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错: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没有改变美苏对峙格局。B错:中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一直存在差异和矛盾,并未“基本消除”。D错: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之下,中国并不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答案:C7.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用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贸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D.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解析:A项中“基本消除”说法绝对,错误;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是世贸组织,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世界经济的体系化,故C项正确;题干中“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推知关贸总协定不可能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故D项错误。答案:C8.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建立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解析: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因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然在建立过程中,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1995年时经济实力依然比较强大,故B项错误;《建立世贸组织协定》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也说-4-明1995年时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但不能以此认定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9.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初始协议,中国“有机会”在15年后的2016年12月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当前明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和欧洲加强“协调”。这说明当前()A.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着矛盾冲突B.欧美主导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C.中国经济市场化建设程度较低D.美不能再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解析:材料中“美国当前明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表明全球化中存在着矛盾冲突,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21世纪初,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题干说的是国际经济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A10.英国脱离欧盟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6年6月的公投数据显示,同意脱欧者占51.9%,共1570万人。这表明()A.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B.欧洲一体化遭遇挫折C.欧盟侵犯了英国的主权D.经济全球化弊端显现解析:英国脱离欧盟问题表明欧盟内部矛盾重重,欧洲一体化遭受挫折,英国脱离欧盟主要反映的是英国与欧盟的矛盾,与英国的政治民主化并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B项正确;欧盟与英国存在矛盾但并不代表欧盟侵犯了英国的主权,故C项错误;欧盟是区域集团组织,英国脱离欧盟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弊端显现,故D项错误。答案:B11.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经议会审议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违法行为,并对违法的工会课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她还将英国电信公司这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局面C.国有企业改革以失败告终D.执政党更替影响经济发展解析:据材料“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违法行为……加以私有化”可知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5-的干预力度,B、C、D三项皆不符合,排除。答案:A12.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解析:题目中显示了二战后期,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美苏两国由于各自力量的强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互相指责对方。战后双方失去了结盟的基础,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作者认为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因为都是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以至于战后出现了“冷战”,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西方养老制度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养老制度出现的背景。-6-(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养老制度的社会价值。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南北朝的‘孤独园’……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中这些有效信息提取关键词进行归纳即可。第(2)问中第一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二“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等信息对比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1883年、1884年、1889年”“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提取重要时间,结合所学分析作答。第(3)问根据所学,社会养老制度有利于缓和因养老成本增加引发的社会矛盾;减轻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等。答案:(1)特点: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2)新发展:用法律的形式颁布;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答出4点即可)背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并逐步完善;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答出2点即可)(3)价值: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