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生用书P120(单独成册)](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驻马店高二期中)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解析:选A。通过对题干材料中两部著作名称的含义的分析,可知李贽通过这些著作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故选A项。2.(2019·菏泽高二调研)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A.提倡独立思考B.痛斥儒家的虚伪C.喜欢标新立异D.反对尊敬孔子解析:选A。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以得出李贽提倡独立思考,故选A项。痛斥儒家的虚伪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喜欢标新立异不合题意,C项错误;反对尊敬孔子不合题意,D项错误。3.(2019·黄石高二期中)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的特征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解析:选B。材料的大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省略号之前部分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有对儒家思想继承的一面;省略号之后的部分又表达了不能认为其思想“无新见”,所以通篇体现的观点即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4.(2019·长沙高二联考)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2-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个人利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等信息可知,黄宗羲强调的是“主权在民”,通过“‘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与明末清初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之间的对比,可知黄宗羲反对专制皇权,故选C项。5.(2019·桂林高二期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却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认为()A.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是指心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是结果,即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故选C项。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非“叛逆”,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天下兴亡与个人责任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是指心学,D项偏离了材料主题,D项错误。6.(2019·清远高二期中)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解析:选B。据题干信息“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可知,王夫之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选B项。7.(2019·泰安高二检测)“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种“异质因素”是指()A.自然经济开始趋于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挑战正统,抨击君主专制的主张D.“发明本心”,心学的成熟解析:选C。到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挑战正统、抨击君主专制的具有民主进步色彩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3-8.(2019·铜仁高二月考)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解析: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C项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传统价值导向不同,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2019·南通高二期中)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民间当妇女不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藉无倚以迫胁。——《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2)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如何改善风俗?(3)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年少……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以趋势求利为先”可得出;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可得出;第三小问从材料一中“学问为本”“孝悌清修为首”可得出。(2)材料二显示的是顾炎武主张为官者要以儒家的思想为首,来教化百姓,从而得出答案。(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作者看到对待妇-4-女贞洁的两种不同的做法,有人同情,有人残忍,说明在当时封建礼教的地位没有以前牢固了,从而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的理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分析到明清的变化,从而得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答案:(1)变化:轻视学问;趋势求利。原因:轻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盛行。意图:以儒家思想重建风俗。(2)改善:好学劝学;奖励廉洁爱民;推崇名声。(3)说明: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变化:批判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