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提升训练(七)(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近代某电文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沪上风潮”表明()A.上海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B.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C.“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点燃D.抗日救亡运动得到蓬勃发展解析:选A。材料“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是指上海“三罢”斗争,上海成为五四运动的核心,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故A项正确。2.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析:选D。由“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知,这一事件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D项。3.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国共产党()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解析:选A。依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中共一大的纲领为“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这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故A项正确;依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才开始认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一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纲领,而非强调坚持共产主义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一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纲领,而非强调革命道路问题,故D项错误。-2-4.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解析:选A。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故选A项;材料中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没有涉及共产主义事业,B项错误;直接推动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的是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项错误。5.1921年,孙中山拟撰写《外交政策》,目的是“求恢复我国家以前之一切丧失土地和主权,恢复人民自由平等”。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标志着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形成C.拉开了国民革命的序幕D.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孙中山收回国家权益和反侵略的主张,表达了孙中山明确的反帝思想,这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因而能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故选B项;孙中山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新三民主义,与材料中时间不符,A项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序幕的拉开,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反帝思想,与工农运动高涨没有直接联系,D项错误。6.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目录序号内容三南开学校八黄埔军校九十二南昌起义二十六坚持在重庆(上)A.五四风暴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C.长征路上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解析:选B。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于1925年,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因此序号“九”的时-3-间是1926年。从统一广东到北伐是在1926年,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A项错误;长征是1934年到1936年,故C项错误;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是在1945年,故D项错误。7.据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记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共产党的妥协让步B.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C.国共合作的强有力推动D.国民党得到民众的支持解析:选C。根据“(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8.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其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A.国民革命B.南昌起义C.工农武装割据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选C。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促进了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故选C项。9.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其不能真正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国民党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矛盾加重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C.蒋介石排斥异己,但力量不足以消灭其他军阀D.国共对峙,斗争激烈解析:选B。中国的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这为军阀割据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各军阀背后都有帝国主义的支持,故B项正确。10.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年代钢生铁煤锰矿1935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年5563479586833723046979187-4-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的表格标题“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可知,表格信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官僚资本,故B项错误;1935-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7年迁都重庆后才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故C项错误;钢、生铁、煤、锰矿产量的不断增长显示了国民政府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结合,故D项正确。11.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C.官僚资本的侵蚀D.股票市场的紊乱解析:选C。注意时间“1934年”,这时中国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12.1941年5月,毛泽东说“当1935年冬季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到陕北时,只剩下七千人,成了‘皮包骨’,长征胜利了,它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使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战场解析:选A。题中“它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说明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3.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时间事件5月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续表-5-时间事件5月7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5月8日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5月9日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5月23日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5月25日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运动的一则口号。(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解析:(1)第一小问成果,据材料一“要求释放学生”“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得出。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武汉学商两界集会”“上海工人开始罢工”结合所学得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各阶级的团结)。第三小问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据材料二“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答案:(1)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因素: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各阶级的团结)。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任答一个即可)(2)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任答两个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解析:(1)从材料一分析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而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提出的道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最终失败。(2)先分清两次大的反复中的错误,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中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错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受“左”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