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律诊所”为民化解社会矛盾“社区法律诊所”为人民化解社会矛盾:“社区法律诊所”为民化解社会矛盾????工大社区的法律诊所自开设以来深受居民的欢迎和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不仅是一种创新举措,而且体现了社区民情。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一.工大社区的有益尝试???对大多数人来说,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名字,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法学教育新模式,主要“社区法律诊所”为民化解社会矛盾本文内容:“社区法律诊所”为民化解社会矛盾????工大社区的法律诊所自开设以来深受居民的欢迎和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不仅是一种创新举措,而且体现了社区民情。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一.工大社区的有益尝试???对大多数人来说,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名字,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法学教育新模式,主要借鉴了医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手段,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以律师身份办案来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工大社区和辖区居民先引进开设了最初的诊所式法律课程。内容涉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谈判和调解、公益诉讼、消费者保护、弱者权益保护、农民工法律服务、农村法律服务、妇女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青少年违法行为矫正、地方立法、社区法律服务、婚姻家庭、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刑事诉讼、艾滋病患者权益保护等领域。2013年工大社区与南岗区花园街道办事处签订了“互设法学研究实践基地促进地校合作”的协议,工大法学院以此为契机,结合2013版工大法学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二.社区法律诊所的地位工大社区与南岗区委政法委、花园街道办综治办、工大法学会联合创办“社区法律诊所”,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在仪式上,工大法学院的学生代表与社区代表签署了“社区法律诊所”合作协议,辖区有5名居民将免费享受“社区法律诊所”的优质法律服务。???这种模式之下,由政府搭台、社区主持、社区法律诊所唱戏的基本格局初显雏形,而1年来的社区法律诊所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动也初具规模。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地校合作模式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该模式具有的巨大潜力。在社会管理方式上,社区法律诊所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社区与工大法学院合作后,南岗区花园街道办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两起民事案件由哈工大法学院法律诊所代理,通过法律诊所的努力,目前两起案件均以调解方式结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指派案件的数量还比较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法律诊所与南岗区法律援助中心规定的制度相左。法律援助中心只能指派南岗区辖区内律所的律师代理。而哈工大法学院的师生有限,只有一位教师是在南岗区辖区内的律所登记执业的律师。还有,我国民事法律诊所中,学生出庭是以公民代理身份。但是,在刑事法律教育诊所学生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份难以确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之外,只有律师、人民团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他们的亲友可以成为辩护人。因此,学生很难以非律师的身份真正参与到刑事法律援助的案件中。这就造成了《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条款形同虚设。针对哈工大法学院法律诊所的实际情况,工大社区认为,可以考虑学生成为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从而以此身份承接案件。当然,过于复杂的案件以及诉讼标的较高的案件是不适合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来代理的。在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过程中还暴露了有些社区居民不愿意通过社区诊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了社区法律诊所案源较少。当然,社区中隐含着很多未曾解决的纠纷和难题,它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的,关键应当做好社区法律诊所与居民的衔接工作。法律援助的案件一般要求律师亲自出庭,而法律诊所则强调学生独立办案,这样便产生了观念上的冲突。在校方成立法律流动服务队,是解决学生代理身份的比较好的方式。随着法律诊所法律教育在工大社区举办,经费短缺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诊所法律教育是一项十分昂贵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很难获得学校教育经费的支持。就社区法律诊所而言,将会产生一些必要的花费,学生主要以无偿援助的方式参加到社区之中,但在其接受社区居民的诉讼代理时,可能会产生必要的费用,如复印费、打印费、交通费、电话费和午餐补助费等必要的费用。在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时候,代理人可以协助申请法律援助项目的资金。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符合接受法律援助的条件,这样便造成了必要的费用缺口。在国外,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极其昂贵的法律教育模式,所有进入诊所的学员都要交一笔不菲的费用,用作运作经费。而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至今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三.法律诊所资金存在缺口1年的发展,社区法律诊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为高校法学院学生搭建了一座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丰富实践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成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合作在服务民生等方面的有益尝试。如今,法律诊所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诊所的功能,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体制,让法律诊所解决旧事物、老问题的同时,还要学会解决社会中的新事物、新问题。在社区工作人员看来,法律诊所参与社区矫正便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四、法律诊所在社区矫正中的重大作用?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因为社区矫正比监狱矫正有更大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刑罚方式,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从现在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情况来看,担任矫正工作的主要是司法行政人员。但司法行政人员在从事矫正工作时也需要培训,而且还面临人员短缺、工作强度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也使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利用社会资源的问题上不够充分,使得社区矫正的心理矫正难以完成。”李俊刚说,“法律诊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恰好可以弥补社区矫正工作因志愿者缺乏而产生的不足。”工作人员还认为,社区矫正在中国还只处于雏形阶段。从试点走向实现,社区矫正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在很多方面如果说社区矫正工作还只是空白的话,也并不为过。法律诊所依靠强大的大学,可以作为研究社区矫正行为的平台,作为一个研究社区矫正效果的场所。一方面是理论的升华,一方面是实践的探索,两者完美结合必将大大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完成。??“法律诊所”创建平安南岗发挥大作用???????????作者:刘莹(工大社区)???工大社区地处南岗区的繁华地段:东起教化街以西,西起护军街以东、南起马家沟河以北、北起西大直街90-108号以南;占地0.52平方公里,驻街大单位有3个,六小单位有23个。人口:居民1710户,总人口5751余人,人口结构95%是工大的教职员工,社区老年人1084人(其中60-64岁的老年人561人,65-79岁的508人,80-99岁的15人),青少年480余人,外来务工青年9人,低保1户2人,低收入家庭1户2人,残疾人52人,空巢家庭98户,儿童180人,志愿者165人,党员65人,居民组长96人,两放人员1人,办理失业证人员48人,退休人员206人,六小单位35家,大单位15家,物业管理庭院7个。自2013年工大社区开设社区法律诊所以来,所有法律诊所的工作人员、服务事项、工作流程、联系方式、承诺制度全部上墙公开,挂牌服务。???????“法律诊所”律师法官轮班坐堂会诊工大社区“法律诊所”的创建为获取民生法律需求信息、贴近基层社会管理实际开展法学研究架起了桥梁,成为确定法学研究内容和法治宣传素材的重要来源。在没有开办社区“法律诊所”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主要是依靠深入居民区排查矛盾纠纷,或是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到社区来寻求帮助调解,解决的也多是诸如夫妻吵架了,上下楼跑冒水了、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等家长里短的事情,而且社区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和社区内居民又比较熟悉,调解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开展,调成率也比较高。但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矛盾纠纷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单一的调解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同时,涉及专业法律问题及牵涉多部门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在社区层面仅靠调解人员也无法全部解决,有时只能上交到街道办事处甚至区里,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去解决。社区“法律诊所”成立后,很多复杂问题在社区就可以基本解决了,矛盾不用再上交了。居民们听说家门口有了这个免费的“诊所”,也经常带着一些赡养、维权、用工等的法律问题来求助“医生”,社区工作人员现在都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有些常见的小问题都可以给出专业的解答了。工大社区在**市南岗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法学会的指导下,在所在的工大社区正式开办了社区“法律诊所”,即以社区为单位,整合地区法律资源,为遇到法律问题的居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和代理服务等。“诊所”由社区党委书记任所长,对日常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社区警长任副所长,“诊所”成员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大专院校有执业资格的法学教师、法学专业学生等法律工作者组成,每天轮流坐堂问诊。“诊所”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为宗旨,集居民矛盾化解、法律诉讼代理、困难群体无偿法律援助、基层法学研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探索大学生就业实践新模式等多功能于一体,致力于完善社区服务职能,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工大社区所在的社区内律师事务所比较多,借助这个优势,我们与辖区内的3家律师事务所都签订了共建协议,所内律师每轮流坐堂,文中开头所提到的两位工作人员中一位就是社区内泽言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王彦明。“诊所”在社区有独立的办公室,所有法律诊所的工作人员、服务事项、工作流程、联系方式、承诺制度全部上墙公开,挂牌服务。接诊登记表、处方、调解文书等表簿齐全。印制了法律诊所指南,公示诊所成员及职能,公布接诊地址、电话等,发放给区内居民,方便群众“就诊”。解决陈年积案服务、研究双收益工大社区法律诊所把主要精力放在涉及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研究和宣传上,先后举办了“解决涉法涉诉案件”、“行政复议体制研究”、“扩大创业就业”、“预防职务犯罪”、“法治护航,和谐拆迁”、“依法治理交通顽症,确保畅通安全”、“预防家暴对策研究”、“流浪乞讨儿童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等论坛和研讨会,因针对性强,很多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如市行政复议法学研究会应“民告官”渠道不畅之需,开展创新行政复议体制研究,并大胆实践,强力推进了。与此同时,结合“六五”普法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市区联动,地校合作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服务新战略,法治惠民生”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法学专家上讲坛、进机关、入企业、下基层进行巡回法律宣讲,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三百两进”、“三官两师”、“四进一讲”、“大讲堂”等活动,主动参与法律广场、法律长廊普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唱响法律歌、咏诵法律“三字经”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针对性强的法律宣传教育。社区整洁有序,工作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走进挂着“法律诊所”门牌的办公室,我们就看到一名农民工模样的小伙子,对着里面的两名工作人员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然后高兴地离开了“诊所”。诊所“医生”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刚刚接待的这位“求诊者”是一位来哈市打工的年轻人,名叫姜波,由于不懂法律,以前在外地打工时,没有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曾被克扣过工资。今年他来到哈市打工,打算先找明白人弄清如何签订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听租住的房东大娘说社区里有专门管这些事的地方,而且还不收任何费用,所以今天特意来到社区“法律诊所”寻求帮助。社区“法律诊所”原来是专门问诊治疗,解决群众法律问题的“诊所”。独具特色小诊所创“五诊式”疗法工大社区“法律诊所”的独特优势,南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黄明举说:“第一,社区作为贴近居民群众的场所,便于营造有利调解的氛围,使调解人从心理上易于接受;第二,诊所既解决了普通居民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体对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