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第15讲 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5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反对霸权主义”解析:“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说明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符合“另起炉灶”内容,故B项正确;“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2.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项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排除D项。答案:B-2-3.20世纪40年代,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就提出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积极设想,然而美国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却“失去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机会”。其原因不包括()A.美苏冷战的影响B.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C.意识形态的冲突D.中国共产党政府一直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解析:中美对抗是意识形态的冲突,D项叙述错误,中国共产党政府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答案:D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解析: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减弱了外交的意识形态因素。答案:D5.1953年,中国驻缅甸首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中“驻缅甸”“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等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解决边界问题同周边国家搞好友好关系,实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D项。-3-答案:D6.《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会议号召亚非人民团结起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改变被摆布的命运,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答案:B7.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C.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D.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交往对象为国家,所以应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由“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以选C项。答案:C8.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4-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上海公报》的原则立场解析: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谈不上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美国不可能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答案:A9.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解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A项错误;B项同中美关系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C项符合国际关系的普遍原理与外交现实,故C项正确;D项和题干不构成逻辑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10.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一方案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表明()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B.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解析:“四三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5-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备。“四三方案”是中国主动引进西方设备,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项;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1956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B、D两项排除。答案:C11.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B.改革开放使中国国际影响扩大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建交高潮出现在1991—1992年,当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C项正确。答案:C1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当时中国()A.与美国的关系全面缓和B.开始放弃“一边倒”方针C.急于改善中美关系D.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解析:结合题干材料中的语言,尤其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以及《红旗》杂志发表的对美开放的文章等信息可知,当时不单是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中国也迫切需要改善中美关系。所以,符合当时中国意图的答案为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40分,共40分)13.(40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14分)(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10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1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1960年)尼克松反对承认共产党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反映出中美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第二小问,可从中国、美国、世界形势三方面分析。第(2)问,本题史实纯属识记。第(3)问,第一小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公正”“政治探索”等关键词;第二小问把握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计划手段发展经济的措施即可。答案:(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胀”)。(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抗法西斯);-7-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3)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转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