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甘青宁高三联考]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的权力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解析:明废丞相后一部分相权流向六部,内阁凭借皇帝的信任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表明内阁权力本质上源于皇帝,内阁地位的上升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A项;可以说内阁权力超过六部,而不能说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虽有票拟权但决策权在皇帝,六部与内阁也经常争权,排除C项;材料中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看不出内阁对皇帝的制约,排除D项。答案:A2.[2019·安徽合肥二模]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钦定台规》是清代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监察法规,在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严格监察纪律,提升监察效果,监察官职务内外的行为都严格控制,故选B项;《钦定台规》是为了惩治腐败现象,但是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提升监察效果,对监察人员的严格纪律,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对巡视御史一些规定,没有扩大御史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促进制度转型,排除D项。答案:B3.[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1387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鱼鳞图册》的编制()-2-A.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B.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C.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D.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解析:《鱼鳞图册》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土地财产登记制度属于现代土地法权制度,故B项错误;《鱼鳞图册》利于抑制土地兼并,进而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土地登记制度的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而非提高土地商品化程度,故D项错误。答案:A4.[2019·甘肃一模]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以地缘、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商人群体。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的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促进社会风气的更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明清商人群体是()A.商品经济繁荣的推动者B.社会经济转型的推动者C.社会风气更新的促进者D.特色商业文化的构建者解析:由材料“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的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促进社会风气的更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可知明清商帮促进商人地位的提高,促进重农抑商思想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故选B项;由材料“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推动商品经济繁荣是表现而非实质,排除A项;由材料“促进社会风气的更新”可知促进社会风气更新是现象而非实质,排除C项;由材料“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形成特色商业文化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答案:B5.[2019·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四市一模]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3-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解析:材料反映出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排除A项;材料能体现民窑数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表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B项;虽然民窑数量增加,但不能表明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排除D项。答案:C6.[2019·南京学情调研]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解析:海禁是指禁止民间出海,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这与海禁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差,白银是大量流入中国,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差,无法得出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正确。答案:D7.[2019·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四市一模]《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A.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B.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C.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D.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解析:明清进步思想虽然有反传统、反专制的主张,但仍是传统儒学范畴,故清政府允许其入祀孔庙,这是继承中华文明正统史观的体现,故选D项;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故清政府肯定晚明思潮进步性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清朝时期文化专制色彩浓厚,与开明开放文化政策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晚明进步思想家从祀孔庙,不能体现其放弃了“尊满抑汉”国策,排除C项。答案:D-4-8.[2019·安徽合肥一模]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解析:题干中“人性的丰富……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和“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表达了王夫之先生的志愿:要总结批判传统儒家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思路,明朝的灭亡使自己心灰意冷,乞活埋就是说不怕清政府的压迫,整体两句就是表现自己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王夫之儒家思想,不是政治变革,排除B项;人性善恶一直是争议不断而莫衷一是的,且无法反映王夫之善恶思想,排除C项;题干反映不出王夫之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排除D项。答案:A9.[2019·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测试]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说明了当时()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相符,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理学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9·安徽蚌埠一模]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5-解析: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可知,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故选A项;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排除B项;根据所学,注重写意的文人画的绘画对象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排除D项。答案:A11.[2019·福建厦门一模]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解析:“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表明世俗文化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故选D项;“《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这些是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不能说明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排除A项;“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表明士大夫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B项;文学作品无法真实再现历史,排除C项。答案:D12.[2019·江苏南通二模]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A.宋词B.元曲C.明清小说D.京剧解析:题干中“京师文化,……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可得是京剧的形成,故选D项;宋词又称长短句,不体现南北融合,排除A项;元曲无从体现宫廷趣味,排除B项;明清小说也反映不了“宫廷趣味”,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6-材料二亚当·斯密曾说:“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然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13分)(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传统经济存在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通过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知自然经济;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及所学知识可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第(2)问第一小问现象,通过材料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知其现象是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第二小问原因,我们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进行作答,农业方面,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方面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商业方面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等。答案:(1)经济模式: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等。(任答4点即可)(13分)(2)现象: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农业: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