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A.甲午战争的失败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C.兴中会的成立D.在广州行医失败【解析】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答案】C2.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解析】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是主张“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以此避免“欧美今日之不均”,故A项正确;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是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是主张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材料内容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但不是“废除剥削”,故D项错误。【答案】A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解析】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正确。B、D两项是民族主义,C项是民生主义。故选A项。【答案】A4.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2-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解析】中国同盟会具备了政党的基本要素:明确的纲领三民主义、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和全国各地的组织。【答案】D5.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宣告了()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临时约法》颁布【解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国内形势。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从逻辑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推断出正确的历史结论。A项是1911年,C项是1912年2月,D项是1912年3月。【答案】B6.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A.自由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解析】“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具体来说,土地国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节制资本,发展“国家社会主义”。材料内容体现了民生主义,故选D项。【答案】D[能力提升练]7.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这表明孙中山()①把反帝视作国民党一大主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结合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解析】“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说明其坚持反帝,同时与具体的反帝目标结合,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但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答案】A8.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3-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B.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人的政策相结合,这必将调动广大工人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国民革命。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A、D两项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项夸大了新三民主义的作用。【答案】B9.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因袭规抚(涉取)创获民族主义①__▲__②__▲__民权主义③__▲__④__▲__⑤__▲__(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或和平而相安”“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等分析。第(2)问根据孙中山受教育的经历和材料“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分析。【答案】(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4-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昌起义猝然发动,猝然成功,而此前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是屡战屡败,可以说,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大大出乎革命党人的预料,在混乱的局势面前,革命党人慌忙把领导权让给了黎元洪……孙中山宣称:“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已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杨波《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材料二武昌起义后,不数月半壁江山易帜,然而摆在国人眼前的景象是:“言外患则日逼南满,俄涎蒙古也;言内忧则会党充塞,匪盗如毛也。再观内部意见丛生,内讧可惧,四崩五裂,论之堪忧……每逢夜半,枪声四起,睡不安忱,惊惶起坐。”而此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状态,即“革命军起,革命党消”,“非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方能澄清宇内,底定中原”。——《共和危言》,1912年3月28日《申报》材料三武昌起义后四天,以立宪派为主体的江浙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就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他们一方面让拥有实力的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以顺应一致要求共和的全国人心;另一方面则压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治权力,由袁世凯当共和政府的大总统……列强表示,只有在袁世凯解决“南北争端”后,才可能承认中华民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请回答:(1)阅读以上三段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2)你如何看待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谈谈你的认识。【解析】回答第(1)问从三则材料中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提示句,如“革命党人慌忙把领导权让给了黎元洪”(思想准备不充分)、“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状态”等。回答第(2)问,如何看待孙中山让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让位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至于认识我们可以有多种答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注:有一种观点认为孙中山的让位是一种妥协,这种妥协在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下,有助于推动中国民主历程,因此应该值得肯定。)【答案】(1)原因:革命党人还不具备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功成身退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软弱;袁世凯的实力和手段;列强的干涉;立宪派的反对;同盟会组织涣散。(任答四点即可)(2)认识:孙中山让位,有其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从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让位是民主共和道路上的巨大挫折。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还需要强大的阶级来领导。(言之有理即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