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9 西学东渐(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十九)(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B[《海国图志》出现了西方的一些政治词汇,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据此可以断定该书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所涉及,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排除;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项排除。]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A[由“李鸿章”可得知“最进步的思想”指的是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思想。B项是维新派的主张;C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D项是资产阶级的主张。]3.梁启超批评当时某个派别的主张时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派别的主张是()A.实行民主共和B.固守原先的封建统治C.实行君民共主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由“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可知,该派别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再结合“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该派别为洋务派,其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夫西人立国……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A.学习西方技术B.学习西方制度C.中体西用精神D.全盘西化理论B[从材料信息看,早期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用”即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的“体”,也即“学堂”“议院”“君民一体”所体现的政治制度。]5.在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他-2-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只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这反映了梁启超主张建立()A.资产阶段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制度D.贵族共和制B[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6.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D[本题为程度型选择题,要抓住关键词“最显著”,比较后从中选出最佳答案。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借此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7.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的主张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这反映了先进中国人()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A[材料关键信息“抨击‘纲常礼教’”“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揭示的是强调冲破传统儒家纲常伦理束缚,主张思想解放,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谭嗣同,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材料没有提及,排除。]8.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存在人为加工改造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将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A.回应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B.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支持C.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D.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B[社会主流价值是传统儒家思想,严复把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不是回应传统思想,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把生物学的优胜劣汰引入人类社会,用以说明不进行变法中国将被淘汰,为维新派的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不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C项错误;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不符合严复所处的时代和个人主张,D项错误。]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意识形态进攻面前,本想一意“务实”、厌恶“务虚”的-3-洋务派也不得不面对顽固派的挑战,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冯桂芬在洋务运动发轫之时提出的“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名论断,成为日后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问题的蓝本。在这一基础上,以曾、左、李和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大员和以冯桂芬、薛福成、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洋务知识分子为提倡西学而不遗余力。……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不过在起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主旨却是针对顽固派的诘难、为引进西学辩护、寻找合法性基础的。——摘编自雷颐《被延误的现代化》材料二早在甲午之前,康有为已注意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和总结中国落后的原因。针对守旧派闭目塞听,驳诘西学之非,他在1888年致洪良品的信中说:“夫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一曰势,一曰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不复以中国之是非”为评判准则,说明他已超越华夏中心主义。……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使康有为等人觉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距,从而才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张昭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模式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相较洋务派,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意识形态进攻面前……洋务派也不得不面对顽固派的挑战”“以曾、左、李和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大员和以冯桂芬、薛福成、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洋务知识分子为提倡西学而不遗余力”“为引进西学辩护、寻找合法性基础的”概括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二“‘不复以中国之是非’为评判准则,说明他已超越华夏中心主义”“从而才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归纳其主张。第(3)问第一小问,洋务运动西学是手段,维护中国传统思想才是主要目的,而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康有为主张要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文化,故可以得出变化;第二小问,根据中国时局的变化得出。答案:(1)原因:回应顽固派对洋务派学习西学的攻击;洋务运动中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为学习西学寻找合法性的需要。(2)主张:应以世界性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破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信。(3)变化:从以遵从传统文化为主体转向了以学习西方文化为主体。原因: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需要。[能力提升练]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4-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A[根据“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倡导海洋风气”“只有掌握海权”“制夷”体现出魏源通过掌握海权摆脱民族危机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他的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B项“发展资本主义”说法错误;魏源的“师夷长技”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师技”层面,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11.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这说明王韬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学习制度,改革强国C.武装暴力,革命救国D.实业救国,商战富国B[王韬作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不可能是其思想主张,而且材料通篇也没有有关“中体”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可知,王韬认为洋务派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就使清王朝走向独立自强道路的愿望属于舍本逐末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其引申主张即力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武装暴力”在材料并没有相关体现,而且早期维新派向来不主张暴力革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很容易看出,王韬已经明确指出商战富国属于舍本逐末的做法,故D项错误。]12.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反映了()A.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B.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C.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D.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知,这是维新派在充分利用报纸等方式启迪民智,以达到为维新变法营造社会氛围和舆论的目的,故A项正确;B项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排除;创办报刊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而非清政府,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在这一时期,这些进步报刊使用的字体应该还是文言文而非白话文,故D项错误。]13.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解放作用”指的是()A.否定了清王朝的合法统治B.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C.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发展方向D.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5-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维新变法借助了光绪帝的力量,并未否定清王朝的合法统治,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进行制度改良,并未深入到对儒学思想的否定,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后的辛亥革命走的是民主共和的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起到了启蒙作用,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D项正确。]14.(2018·新乡高二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被误解、歪曲、篡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始误于荀学至拘陋,中乱于刘歆之伪谬,末割于朱子之偏安。”谭嗣同认为,儒家的变质始于荀子,继荀子之后败坏孔学的先后有叔孙通、刘歆、韩愈、程朱。宋恕则认为,自汉以来,儒家实亡,此后的所谓儒学实际上是“阳儒阴法之学”。——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康有为把19世纪末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变法维新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挂上孔圣人的招牌,把孔子说成是“与时变化”、创立“选举”等制,向望“民主”之“太平”,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典,使人们相信,“变法维新”就是遵循孔子的“立法”,孔子也就成为变法维新的祖师。由于康有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孔子,奴隶制社会的孔子资产阶级化了。……他认识到,与其打倒孔子,反而不如神化孔子,改造孔子,为我所用。“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他重搬儒术,利用当时迷信孔子的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万平《试论康有为变法维新的体制蓝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等维新派关于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据此指出这一时期维新派对孔子和儒家的态度。(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是如何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孔子。他这样做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被误解、歪曲、篡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儒家的变质始于荀子”,说明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改造了孔子的学说,使原有的儒学变质了,是以儒家为名,行法家之实;第二小问态度,是指维新派把孔子地位抬高,贬低后来的儒家思想。第(2)问中第一小问说明,是指维新派要实行维新,就把孔子抬了出来,“康有为把19世纪末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变法维新思想、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