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A[B、C、D三项均为李贽的主要思想成果,都体现了他对正统思想的批判,但都不全面,均从属于A项。]2.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抨击君主专制B.维护封建礼教C.提倡经世致用D.主张君主立宪A[题干材料中“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说明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故选A项。]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B.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D.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A[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A项正确;B项与题干不符,黄宗羲思想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排除;C项与题干不符,题干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排除;D项与题干不符,题干只是提出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并未提出学校议政的方式,排除。]4.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主张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男女平等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A[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的主题信息,从“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看出顾炎武主张学以致用。故选A项。]-2-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B[题干材料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这一思想重在激发人们对国家兴亡的社会责任感,故选B项。]6.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D[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批判继承,其主张具有复古色彩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三者皆关注农民土地问题,与维护清朝统治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关系,故排除B、C两项,D项正确。]7.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理欲一致B.理先于欲C.欲先于理D.礼即天理A[材料“礼……必寓于人欲以见”“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体现了理与欲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理先于欲是宋明理学的主张,故B项错误;欲先于理的表述与所学知识和材料均不符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可知,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理的体现,故D项错误。]8.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A[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都反对君主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思想的色彩,所以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依旧居于主流地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C两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没有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D项不符合题意。]9.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3-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3)材料二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儒学内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方面来归纳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归纳儒学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表现;从其根源、内容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认识”即可。第(3)问,材料一有多种观点,材料二只是印证了其部分观点。对比两则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维新”“开明”。理由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答案](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回答具体史实也可)(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认识:是君主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3)角度:从“维新”“开明”的角度印证。理由: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主张。[能力提升练]10.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A.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B.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A[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变化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4-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的是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项。]11.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D.是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的结合B[材料的大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省略号之前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有对儒家思想继承的一面;省略号之后的部分又表达了不能否认其思想具有“现代”精神,所以材料体现的观点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12.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D[材料的意思是人性、命运、天命等,是孔子很少谈论的,却是当今君子们整天挂在嘴上的。出去做官、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俸禄、收取与给予等行事做人的道理,是孔子、孟子常常用来教导人的,然而当今君子们却很少说到,这表明顾炎武的主张是注重实学,反对空谈,故D项正确。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挑战先秦儒家思想权威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13.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A.重视揭示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王夫之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所以排除B项;题干中无法体现他是否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排除D项;由-5-“天地之化日新”“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可知王夫之重视揭示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故选A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并说明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可知,顾炎武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作为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突破口。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授地方官以实权”可知,顾炎武把分权给地方和授予地方官以实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办法。第(2)问,根据材料一“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材料二“‘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二者都提出了封建制度的一些弊端;根据材料一“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授地方官以实权”、材料二“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可知,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根据材料一“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可知,顾炎武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封建政治制度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根据材料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从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弊端。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即可。[答案](1)出发点:抨击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途径:中央分权给地方,给予地方官实权。(2)相同:二者都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6-不同:顾炎武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切入点,对郡县制的弊端进行分析;黄宗羲从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弊端。(3)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针对时弊提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