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时规范练1.(2014·高考全国卷Ⅰ)(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8分)解析:第(1)问,从联合国1576号决议的局限性、有核国家增多等方面说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从联合国的推动、核武器的危害性、美苏的态度及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等方面的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第二小问,从核危害降低及对美苏、对世界三个方面分析。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材料一2014年3月12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东京审判)的正确性提出质疑。他称,“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做出的,应该说是战胜国一方做出的裁决”。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猛烈批评。——2014年3月14日《人民网》材料二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总表。国名死亡受伤合计死伤苏联2680万3300万约6000万中国1800万1700万3500万德国800万2000万2800万波兰630万100万730万日本290万400万690万南斯拉夫170万300万470万美国38万150万约190万英国40万120万160万意大利20万50万70万(1)根据材料一,指出安倍质疑东京审判的理由是什么?他认为合理“裁决”应该是怎样的?(9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合法性。(6分)答案:(1)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单方面的裁决。他认为合理的“裁决”应该由日本自己来决定,也就是“罪犯审判罪犯”。(2)审判的合法性:日本法西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给世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灾难;同时,日本也是战败国,根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等;以及日本天皇颁布了投降诏书。-3-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2013年12月1日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时说,需要指出的是,《开罗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该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得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近来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出现消极动向,一些人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受害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严重担忧和警惕。——摘编自外交部发言人就《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答记者问(1)依据材料,简述《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9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6分)答案:(1)内容:《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开罗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2)美国在战后出于冷战的需要,对日投降的处理不彻底,反而采取了积极扶持日本的做法;日本在战后经济的崛起导致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