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C[《十二铜表法》源自古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项正确。]2.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A.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B.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C.有利于保护奴隶的利益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B[题干中提到的“依靠贵族的记忆力”是指罗马成文法出现之前罗马的法律(习惯法)由贵族把持,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随意解释法律。而成文法出现后,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这相对于习惯法而言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此,罗马成文法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罗马平民斗争的结果。]3.《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则材料均强调罗马法()A.保护私有财产B.反对刑讯逼供C.重视契约D.重视证据D[根据题干材料“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罗马法重视证据,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罗马法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十二铜表法》的第二表第二条规定:“患重病,或者定好了与外邦人审理案件的日期,如果遇到这些障碍之一,承审员、仲裁员或被告应另日诉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外邦人的民事案件优先审理B.外邦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C.《十二铜表法》属于万民法D.《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主-2-A[材料“定好了与外邦人审理案件的日期,如果遇到这些障碍之一,承审员、仲裁员或被告应另日诉讼”说明外邦人的民事案件优先审理,故选A项;外邦人不属于罗马公民,不可能拥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以公法为主,排除D项。]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对他人的偶然侵害,应负赔偿责任”;“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法规条文较为严苛B.主张人与畜负同责C.注重维护私有财产D.注重保护人身权利D[材料中“他人的侵害”“牲畜损害他人”均说明罗马法注重对于人身权利的保护,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罗马法的苛刻,A项错误;B项“同负责任”没有体现;C项不是材料主旨。]6.公元309年,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决定上诉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D[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此时万民法已经形成,对于“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之间的纠纷,可以依据万民法进行裁决,故选D项。]7.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它们都()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B[万民法和官吏选拔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万民法给予更多的非罗马人以公民权,科举制为非世家大族出身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入仕的途径,二者都扩大了当时各自的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罗马当时是帝国,中国是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万民法与选贤任能无关,故D项错误。]8.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D[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积极影响,即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材料二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的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周启迪《世界上古史》材料三罗马以前,整个古代世界都有一个视觉盲区,不知道“私人”的存在。即使希腊人的公民资格,也只是从城邦分享什么,而不是在城邦之外拥有什么。后来罗马人由于面对商品经济中私人交往的过于活跃,不得已,第一次将整个法律体系区别为“公法”与“私法”。这却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朱学勤《这一千年的革命》(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3)为什么说罗马法“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解析]第(1)问概括材料“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进行回答。第(2)问提炼材料信息即可。第(3)问注意回答罗马法对后世的法律和社会制度的积极影响。[答案](1)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公民法、万民法。(3)罗马法的划分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化解社会矛盾,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借鉴。[等级过关练]10.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4-A.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B.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C.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D.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C[因为早期罗马法没有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规定,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这充分说明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法律的发展是基于社会发展的,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规避法律,故D项错误。]11.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C.保护奴隶交易的正常进行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D[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讲求在交易过程中的诚信意识,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的结果,同时又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罗马公民相互间的关系有什么调整,故A项排除;B、C两项包含在D项之中。]12.某中学进行“3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有误的是()A.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C.场景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C[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已经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A、B、D三项场景均有可能出现。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压迫,奴隶没有公民权,不能成为原告或者被告,C项符合题意。]13.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A.执政官数量不同B.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C.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D.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雅典和罗马的主要机构及运行方式本质上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古罗马的贵族政治的不同,B项正确;A项是现象,排除;C、D两项从材料无法对比得出,-5-也不是本质,排除。]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古罗马万民法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材料三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民法大全》(1)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2)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解析]第(1)问要分析三则材料,材料一宣称“人人平等”,而材料二则强调皇帝至高无上,材料四体现出奴隶和隶农受压迫。第(2)问通过对债权人的保护,体现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1)罗马法承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拥有很广泛的权利,但“平等”只是相对的,如:平民、贵族不平等,男女不平等(妇女被排除在公民之外),自由民、奴隶不平等。(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