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八)(建议用时:20分钟)[基础达标练]1.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有利于调动民主人士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文艺的繁荣、学术民主和科技的兴旺,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的热情,故A项正确;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仅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作用,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并未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完成于1952年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8·佛山高二期末)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指文化之间的继承与交流,材料中是对封建社会分期的两种观点,不属于文化之间继承与交流,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双百”方针中的内容,是指学术问题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百花齐放”是“双百”方针中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主张,与材料中的学术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方针态度,故D项错误。]3.1956年2月,毛泽东给陆定一等领导人写了一封信。缘由是一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对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关方面向中央反映此情况。毛泽东在信中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表明()A.学术界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B.文艺界应实行“百花齐放”方针C.中国希望苏联学习“双百”方针D.当时中央倡导“阶级斗争”文艺A[题意反映的是学术思想,而不是文艺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C项所述材料并未体现;“阶级斗争”文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盛行,排除D项;A项符合题意。]-2-4.作家协会召开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研讨会,认定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是“胡适实用主义主观唯心论的继承”,其目的是“割弃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用主观主义……把读者引向不可知论的泥潭”。对这一现象理解有误的是()A.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讨论B.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D.不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B[根据材料“割弃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用主观主义……把读者引向不可知论的泥潭”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可以判断出A、C、D三项说法与材料相符,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5.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一定要坚持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④文化事业成为党的工作重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C[依据题干“一定要坚持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可以看出“双百”方针得到恢复,而且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故①②③正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故④错误。]6.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情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A[1961年“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所以《李慧娘》受到赞誉;“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所以《李慧娘》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界拨乱反正,“左”倾错误受到清算,所以《李慧娘》重新得到肯定。由此可见,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故选A项。][能力提升练]7.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活动,35-3-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B[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的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8.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后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先后刊载了高二适《〈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和影印的手稿。随后,郭沫若又针对高文发表了两篇文章,与之辩论。这说明()A.史界泰斗的鉴定更具权威性B.学术问题百家争鸣得到提倡C.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D.辨析《兰亭序》真伪没有价值B[历史讲求的是真实,不应以史界泰斗的鉴定为标准,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术领域的争论,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对争鸣现象给予肯定,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体现了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并未体现出政治化倾向,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之前,所出现的是各抒己见,这是党-4-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的产物;“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对历史的歪曲;材料中“1982年”所代表是改革开放以来,重新恢复了“双百”方针,文学艺术获得新的发展。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推动了学术讨论和研究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导致文学艺术上出现“一潭死水”,甚至歪曲历史史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使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春天。(2)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评价角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