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岳麓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据《吴子·料敌》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有()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而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解析】材料中的信息主要反映出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而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赐田”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故选D项。【答案】D3.“世代高官今不再,厚禄被削特权消。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诗中所描写的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有()①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③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诗句可知该措施是军功爵制度,与农业无关,故④错误。【答案】A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2-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解析】C、D两项说法存在绝对化,故排除;商鞅这种轻罪重刑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故排除A项;注意理解韩非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刑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答案为B项。【答案】B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实行的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及焚烧诗书等政策,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C6.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①是主要原因,②③是措施的可行性因素,④是理论基础。【答案】A[能力提升练]7.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商君书·境内》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3-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军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在秦国争霸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法治思想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3)根据材料三,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民风有何影响。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你对商鞅变法历史影响的认识。【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奖励军功;联系奖励军功的影响回答“作用”。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连坐法,体现了法律的严苛;从材料三信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等信息分析其效果。第(3)问,“强国之术”导致人们急功近利,使功利之风盛行;从秦国国力增强、严刑峻法的弊端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答案】(1)特点:奖励军功,对杀敌立功者重奖。作用: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对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3)影响:功利之风盛行。认识:使秦国由弱变强,为统一奠定基础;形成重利轻义,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容易导致暴政。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措施对秦国的贡献。(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一信息整合归纳,但须注意回答角度是“独创”措施,不要把商鞅变法所有内容都答上。第(2)问,首先提炼材料二的观点,即历史地看待商鞅变法,不以后人的观点苛求商鞅变法,即从商鞅生活的时代状况回答其变法的作用。【答案】(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2)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变革了生产关系,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4-9.“富国强兵”是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都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逐条列出)材料中的“犹以务本”“王制遂灭”分别指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为何能达到“国富兵强”的局面。【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坏井田,开阡陌”“耕战之赏”“务本之故”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本”指农业,“王制”指奴隶制度。第(2)问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材料二、三回答。【答案】(1)主要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加强统治;重农抑商,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风尚习俗领域进行了改革。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