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明初,中枢机构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直接对皇帝负责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解析:选A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2.王其榘认为:“明代的内阁,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材料表明()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内阁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一致D.内阁拥有草拟政令的权力解析:选A“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表明内阁没有实质性的权力,没有决策权,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选A项。3.明朝“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这说明()A.中国古代已建立起完善的分权制衡体制B.中国古代分权制度为近代西方提供了借鉴C.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发展的主流是追求民主D.分散地方权力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D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从而分散了地方长官的权力,使中央集权得到强化。4.“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逐渐强化B.认为罢宰相实质是礼仪层面的变化C.认为罢宰相后设官标准发生扭曲D.指出罢宰相不利于政治清明与公正-2-解析:选B材料“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不是礼仪层面的变化,B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5.据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中记载:“内而六部各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至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于四裔诸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A.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B.对皇权构成一定制约C.权力涉足清朝各部门D.确保了政令畅通无阻解析:选C据材料“内而六部……外而……有事无不综汇”可知军机处权力范围扩大,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军机处的权力范围,而不是说它是中枢机构,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所以无法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令通畅的问题,排除D项。6.据记载,清朝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D.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清朝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严禁外人进入,说明了军机处决策的保密性极强,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军机大臣地位高低,而且军机大臣也没有决策权,排除A项;题干中未体现皇帝故意显示威严,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军机处等级森严,排除C项。7.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简:机构精简B.速:办事效率高C.开:决策开放性强D.专:皇帝乾纲独断解析:选C军机处具有很多特点,但C项说法不准确。因为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无任何决策权。8.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下列属于清朝边疆政策的是()①因地制宜处理好民族关系②西藏成为理藩院的直接辖区③重视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④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清朝在中央设理藩院,主要管理蒙古地区的事务,同时负责兼理新疆和西藏-3-的行政、赋税、宗教等事务。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用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作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材料二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与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清两代的▲制度比较》(1)完善上述材料出处中“▲”,并据材料简要概括这一制度从明到清的发展变化。(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材料所述的是明朝的内阁制度,从内阁成员的数量、组织、分工和权力的大小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这方面分析。第(3)问,评述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论,注意结合史实叙述。答案:(1)制度:内阁制度。发展变化:成员人数上,从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组织机制上,由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权力上,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的趋势。(2)主要原因: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3)影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也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内阁分工的细化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任答三点即可)-4-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