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1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导火索: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第一阶段①经过: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3000多名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等口号。②结果:但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政府的镇压,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第二阶段①背景:6月3日和4日,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②经过: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登上政治舞台。③结果: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了解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2.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3.分析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重点:1.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第一次国共合作难点:1.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2(3)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4)意义:①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开始:十月革命后(2)中心:北京与上海。(3)表现①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③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学而致用:题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题2、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3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的持续发展,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2、条件(1)1920年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2)1920年3月,列宁领导的派代表来到中国,与陈、李共同商议事宜。(3)8月,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紧接着,广州、、长沙、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3、标志——中共一大(1)时间与地点:年7月23日,上海、(2)内容:①通过了,确定了这个名称;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陈独秀任书记。4、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的大事变。学而致用:题3、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下表反映了中国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年:1949~1956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C.开天辟地,渐趋成熟D.国共对峙,走向抗战题4、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4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2)经过①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②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影响: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2、国民革命(1)经过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得到巩固和统一。②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政变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月15日,集团在武汉“分共”。(3)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失败。学而致用:题5、1923年中共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这一决定()A.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B.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C.避免了党派间的斗争D.扭转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题6、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C.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5随堂训练1、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次革命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2、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跑马场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3、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B.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C.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1964年,董必武重游浙江嘉兴南湖,参观了“红船”并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红船”上见证了()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C.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提出D.对王明左倾错误进行纠正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6C.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奋斗目标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这一最低纲领直接推动了()A.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转变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7、“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A.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C.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D.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答案一、学而致用题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首先注意题干中没有关于工人罢工的信息,排除A。从材料信息也不能断定学生爱国浪潮已经遍及全国,排除B。同样,材料中也没有关于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的相关7信息,排除D。青岛问题之力争是在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烧等是阐述了内惩国贼内容,答案为C。题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可排除B、D项。题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识点,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可知,C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五四风雷”发生在1919年,排除;B项“星星之火,力挽狂澜”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项“国共对峙”从1927年开始,排除。故选C。题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到“党的最高纲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题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意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无法让当时中国各阶级联合.故A项错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即使两党合作后.党派间的斗争也不可避免.故C项错误;中共三大只是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还没有达到消灭军阀的效果.故D项错误。题6答案及解析:答案:D8解析:大革命带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两个,一个是未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犯下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另一个是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当反动派拿起武器屠杀革命群众的时候,无法反抗。故选D。AC项都是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的摸索当中找出的关于革命的道路问题;B项在大革命失败前已经得出结论。二、随堂训练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而非革命起义,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很显然其运动诉求是政治而非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宰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的予以退让,故C项正确;军阀集团并没有对五四运动有着实质上的支持,故D项错误。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1919年”“爱国运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引用了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表现。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与史实不符合,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故B项也排除。文章发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