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一、选择题在敦煌市以西200多千米的疏勒河古河道中,分布着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呈水平状的浅红色泥质土层,被分割成形态多样、凹凸相间的雅丹地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读图,回答1~2题。1.敦煌雅丹地貌的主要物质成分来源于()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冰川沉积作用D.基岩风化作用2.塑造敦煌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断裂凹陷作用解析:第1题,敦煌雅丹地貌在敦煌市以西200多千米的疏勒河古河道中形成,故主要物质成分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A正确。第2题,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区的风蚀地貌,C正确。答案:1.A2.C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4.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第3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背风坡往往较陡且向内凹,如图中P点所在一侧,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如向外伸出的舌头,如图中Q点左侧;对于等高线图来讲,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根据图上指向标所示方向可判定风向为西北风。第4题,图中所示地貌是风积地貌(沙丘)。该地貌主要集中于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2-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此图所示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答案:3.B4.C某游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90°E,40.5°N),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质地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此回答下题。5.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抬升作用解析: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区域,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对。风化作用不是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A错。干旱区域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错。答案:B读下面四幅旅游景观图,回答下题。6.形成d景观主要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解析:d表示风蚀地貌,其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选C。答案:C比拉大沙丘长3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千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落潮时,海风将沙洲上的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大致以每年5米的速度向内陆移动。下图示意比拉大沙丘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题。-3-7.图示沙洲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的搬运与堆积B.岩石的固结与风化C.风力的搬运与沉积D.海浪与风力的侵蚀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沙洲位于河流河口地区,说明其是河水搬运来的泥沙经沉积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沙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与岩石的固结与风化无关,故B项错误;沙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不是风力沉积地貌,也不是海浪侵蚀地貌,故C项、D项错误。答案:A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题。8.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选C。答案:C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9~10题。-4-9.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发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9题,图中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虽有少量降水,但高温带来的蒸发量更大。选B。第10题,提取材料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因此保护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选D。答案:9.B10.D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很多独特的造型。读下列“蘑菇”图,回答11~12题。11.图中“蘑菇”最可能位于我国()A.黑龙江、吉林B.黑龙江、台湾C.西藏、新疆D.内蒙古、新疆12.对于“蘑菇”形成的过程,以下解释可信的是()A.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B.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将漂砾带至冰柱上沉积而形成C.乙地风化作用显著,下部风化作用更强烈使岩石破碎而形成D.乙地流水作用显著,流水侵蚀近地面岩石而形成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图中甲景观为冰川形成的蘑菇地貌,乙景观为风力作用形成的蘑菇地貌,分别出现在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和风力较大的西北地区。选C。第12题,根据上题,甲地的蘑菇地貌是由于冰川作用,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的;乙地的蘑菇地貌是由于风力的差异侵蚀及岩性的差异形成的。答案:11.C12.A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为法国西海岸最大的沙丘,沙丘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乙图为非洲西海岸塞内加尔河入海口处的沙洲,近年来该沙洲不断向南伸展。-5-(1)据图描述甲图沙丘的形成过程,并比较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及原因。(2)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乙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甲图中沙丘位于法国西部,且不断向内陆推进,可以判断与西风有关,联系移动沙丘中迎风坡一侧坡度缓,背风坡一侧坡度陡,即可进行判断。第(2)题,注意考查的角度“向南”和洋流有关,“延伸”和泥沙不断沉积有关。答案:(1)海水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沙丘的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坡度缓;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陡。(2)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受自北向南的洋流影响,沙洲不断向南延伸。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6-(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出风口后速度降低,泥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7-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