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5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及主要生态问题。2.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重点)3.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难点)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现状:非常严重。2.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表现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3.区域性特点(1)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华南林区。(2)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东南丘陵。(3)草地退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牧区。(4)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分布在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一些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3)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4)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2.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重点生态工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防治工程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重点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重点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保法制建设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1.我国生态问题不太严重,生态恢复很快。()-2-2.我国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南方降雨多的地区。()3.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4.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5.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林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提示:1.×我国生态问题非常严重,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我国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3.×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4.√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5.A[北方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植被以草原为主、应发展畜牧业,长江中下游平原应发展种植业,而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西双版纳被毁坏的森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3-土地荒漠化长满盐蒿的盐碱地问题1(区域认知)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什么?提示: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放牧、开垦、樵采以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水资源利用导致的。问题2(综合思维)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哪里?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提示:黄土高原。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③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问题3(综合思维)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提示: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保护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加强管理、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等。[归纳总结]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自然背景人为原因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半干旱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降水较少、气候较干过牧严重黄淮海平原区土壤侵蚀严重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集,过垦严重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区、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2)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干旱区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区域性特点明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5-3.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1.D2.B3.C[第1题,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加速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第2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南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第3题,新疆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与宁夏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基本相当,但是宁夏土地面积较小;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问题是__。(2)试分析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防治酸雨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4)甲、乙、丙、丁所示的环境问题依次是()A.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B.酸雨危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森林锐减-6-C.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水体污染D.水体污染、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土流失[解析]全球气候的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都与植被破坏有关,据此可解答第(1)、(2)题。第(3)题,防治酸雨的措施主要是减少煤炭的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第(4)题,甲为西南地区,森林破坏严重;乙为长江和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丙位于南方地区,酸雨危害严重;丁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集,水体污染严重。[答案](1)森林锐减(2)山地面积广,地形坡度较大;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毁林开荒)。(3)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4)C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图探讨1:(地理实践力)据图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提示:据图可知森林破坏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和横断山区;草地退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牧区草原;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区;土壤侵蚀分布最广,普遍存在于各个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探讨2:(区域认知)分析D、E两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D、E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丘陵地形崎岖,流水侵蚀力强;人口密集,过垦严重;所以土壤侵蚀严重。[读图指导]1.首先明确生态环境脆弱区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2.其次注意生态环境脆弱区所处的位置。3.分析生态环境脆弱区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联系。-7-4.注意同一生态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理背景。[读图训练]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甲图和乙图的关联性体现如丙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甲中C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防治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区位的判读能力。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相联系,贫困使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往往不顾及生态环境保护,对资源盲目开发和利用,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而过度开垦荒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环境恶化又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贫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图中A、B、C的位置可判断其所在地区,即A为内蒙古高原东部,B为黄土高原区,C为横断山区,然后结合三地的自然条件-8-及人类活动判断其生态环境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丙图所示的含义。[答案](1)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3)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4)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采育结合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1~3题。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2.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3.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1.A2.C3.D[除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升高易-9-引起洪涝灾害。这种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最显著。]西部大开发不能变为“西部大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