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学习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阴谋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两个集团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三个三(1)三个登陆:北非登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2)三次突袭:突袭波兰、突袭苏联、偷袭珍珠港(3)三大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2四个四(1)四大盟国:中国、美国、英国、苏联(2)四大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3)四个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4)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年,美、英)、《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26国)、《开罗宣言》(1943年,中、美、英)、《波茨坦公告》(1945年,中、美、英)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相同点(1)从原因上看,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2)从战争过程看,卷入国家较多,历时较长,参战国都充分运用新科技,都由德国挑起等。(3)从战争结果看,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给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并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4)从战后状况看,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不同点(1)具体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新社会主义国家。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和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都与苏联有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也存在尖锐矛盾,德、意、日打着反对布尔什维主义旗号,英、法、美企图“祸水东引”而实行绥靖政策,苏联希望“祸水西引”中立自保。(2)战争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主要目的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并制造一系列暴行。故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人民面临着生存问题。(3)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传统的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并未改变,但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冲破了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壮大,世界殖民体系随之崩溃。(5)参战国成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实现了不同制度国家的联合作战。3例题(2019·课标全国Ⅰ,46)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第(1)问要求“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该战役爆发于1942年6月,要从“1942年6月”这个时间节点前夕的战争局势去分析。从大战进程看,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从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看,英国和意大利出自不同的目的都想控制北非,二者对北非的争夺导致战争扩大,阿拉曼战役发生。第(2)问要求“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从战役的直接结果看,英军取得胜利,基本达到控制北非的意图;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宏观上看,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加速了德意法西斯的灭亡。1.第(1)问背景,对英国和意大利发生阿拉曼战役的矛盾所在和直接原因分析较为具体全面,而没有放到“二战”的大背景下分析,如1942年6月前后的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势没有提及。42.第(2)问意义,只提到德意失败,未提及英国的战略意图实现,只提到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没上升到二战的转折点之一。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这样才能提高答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圈定知识范围,锁定重点,准确捕捉答案要点。具体操作如下:(1)细审设问: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看分值,试题每一设问后均有分值,实际上是为考生规定答题重点和详略程度而设定的,一般分值高的设问详答,分值低的则简答。(2)关注设问提示,确定答案来源①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②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③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