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观念]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中的作用。4.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22.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1)概念: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①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②主要代表: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A.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B.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在北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3.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2)五帝时代①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②根据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尧的地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③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2.国家的产生(1)雏形出现: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朝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属于实物材料,价值很高,但孤例不证。3②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夏朝的统治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①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②地方: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说明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商和西周(一)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2.实证: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证实了史书中有关商朝的历史记载。第一手材料、实物材料3.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结构。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4.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二)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政治统治(1)制度: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冲突。3.西周灭亡(1)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2)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1.特征: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2.表现(1)农业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②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③实行井田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4(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代表是后母戊鼎。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2“思考点”: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提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具有多元化特征,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地区往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2.阅读教材P4“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P5“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墓地部分及2001号大墓出土时全景”中的“墓葬”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3.阅读教材P5“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提示:《史记·夏本纪》认为: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战国策·燕策一》说: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这两种说法体现了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态度:前者倾向于理想化的政治诉求,后者肯定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4.阅读教材P6“思考点”: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提示: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巩固统治的需要。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见教材P2)信息解读:我国是目前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分布广泛,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2.阅读“利簋及铭文”信息解读: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5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牧野伐纣的过程,是研究商周文明的主要史料。3.阅读“西周分封示意图”(见教材P6)信息解读:姬姓宗室主要分封在经济较发达的中原地区,距离王室较近,主要起到保卫王室的作用;异姓诸侯往往分布在经济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主要是扩大周的影响力,同时又不会威胁王室。探究一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史论要点1.不同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角度内容多元性的体现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从文明起源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从遗址分布看,有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等多元性的特征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山西、陕西、辽宁、山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之势,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区域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地位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也是人类文明早期发源地之一,在世界早期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点训练6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解析依据材料“时间上有先后”,C项错误;根据材料“自成系统”,D项错误;A项材料无从反映;材料“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体现了“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B项正确。答案B2.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上演这些情景的主要舞台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题干中的“主要舞台”是关键,黄河下游的河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答案D探究二早期国家的产生及特征史论要点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1)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一定的剩余,一些氏族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利用担任公职的方便条件,把一些集体的财产据为己有,私人占有财产的现象出现,贫富分化出现。(2)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步产生了阶级。(3)随着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加剧,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出现,国家开始形成。2.多元角度认识早期国家的特征(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具有军官、职官等国家机器。(2)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商朝中央政权对内服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外服地区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3)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的任免由周王决定,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4)商周时期以部族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7对点训练1.《武丁卜辞》记载:“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衆(众)人曰恊(协)田……”据此可知,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井田制广泛盛行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解析材料体现了王权借助占卜来加强统治,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答案B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据此可知()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可知,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故选A。答案A探究三(核心素养)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素养解读角度内容考古材料的历史价值考古材料不仅包括出土的甲骨和青铜器,还包括史前文化遗址及其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它们都是所处时代的物质遗存。甲骨文、青铜铭文更是以文字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活动和思想,对了解所处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传世文献的历史作用反映上古历史的传世文献,能使人了解上古历史的风貌,但是传世文献大都出于后人追述和概括,史料价值不免要打折扣,要与考古材料相互印证二者相互印证关系在充分尊重传世文献历史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进行核对、校正,两者扬长避短、互为补益对点训练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考古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材料一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8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材料二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2)依据材料一、二,能否肯定“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文化的遗存”?答案(1)因为夏朝以前的传说或历史是后世记载的,属第二手史料,不是直接证据。(2)不能肯定。因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和遗物尽管丰富,但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没有找到能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属于夏朝的直接的考古资料和文字证据。【典例1】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被誉为“国之重器”。史载西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