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下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画中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箱子上写着“核战争”),这反映出A.美苏在核威胁下的理性外交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C.冷战时期美攻苏守态势形成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从漫画中的“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等信息可以看出,美苏主张开展理性外交,避免核战争的爆发。故答案为A项。漫画反映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不能反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美苏在冷战中各自的地位,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且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2.《诗经·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除草)或耔(培土),黍稷薿薿(茂盛)”这反映出西周时期农业生产-2-A.金属农具已经普遍推广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田间管理成为重要环节D.农耕动力革命已经完成【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引文大意是:今往南亩去视察,农人除草培禾根,黍稷茂盛密如林,其中的“或耘(除草)或耔(培土)”应该是指田间管理,而“黍稷薿薿”可以说明C符合题意,故选C;题干没有提到农具的材质,故A排除;铁犁牛耕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诗经》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农耕动力革命是指牛耕的出现,而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也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有时我们所认定的答案以为就是课本所学或者是自己看到的材料出处,但是却没有关注材料本身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而这一真实意思往往不是我们主观判断的,所以做选择题时,一定注意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尊重材料的原意,而不是先入为主。3.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D.该学者所述缺乏历史依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可知,西汉时期蜀锦就已经闻名了,并被文学作品所记录,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可知蜀锦起源时间不能确定,认为已经有了定论是错误的,故B错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依托于现实,但不能完全反映历史事实,存在部分虚构成份,不可作为信史,故C错误;作者从题干内容无法判定缺乏历史依据,D错误。-3-【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及史学理论,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4.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今开封)旧俗,在门前挂驴灯;茶馆则学北方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吃笼饼、蒸饼时习惯于先去皮,原本是因北地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这表明北方人南迁A.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带来生活习俗交融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政治中心东移【答案】B【解析】材料只是强调了北人南迁影响了南方人的生活习惯与生活习俗,材料中没有涉及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信息,故A错误;由材料“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可知,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故B正确;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是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故C错误;材料只是强调了北人南迁影响了南方人的生活习惯与生活习俗,无法体现政治中心东移,故D错误。5.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B.导致农村劳力严重缺乏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D.刺激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既为农产品创造了市场又制激了农村商品生产,故D正确。题干中体现不出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和农村劳力严重缺乏,故排除AB;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起来,打破了市坊界限的打破,而不是城市人口的增加,C错误。-4-【点睛】本题从两宋时期城市人口变化切入,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6.下图为明代中期工商业城镇分布图。这一状况A.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B.标志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促成了传统经济结构的质变D.推动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中期形成了一些专业化的城镇,他们中有海港、也有从事某个特定手工业生产的,还有经营煤和铁的,且集中在东南沿海,城镇的经济功能突出,专业分工明确,存在地区差异,彼此需求必定推动区域贸易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明朝依然执行闭关锁国政策,A选项排除。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选项排除。中国经济结构的巨变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C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7.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5-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D.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出其余费,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找事尚属可行”等信息可得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旨在利用大兴土木来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无关,故A项排除,B项正确;材料中乾隆皇帝认同奢侈有促进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是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故C项排除;材料中乾隆皇帝指出了奢侈有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点晴:紧扣材料中“大兴土木”,旨在强调利用奢侈促进经济发展,即可获取正确答案。8.下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6-D.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说明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体现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故A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不能说明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故BD两项错误。清政府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需要掌握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9.对图1、图2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D.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1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分布;图2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最先兴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工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答案为C。辛亥革命的经济-7-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洋务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武汉。辛亥革命是从武汉爆发,迅速发展至全国各地,B错误。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是革命党领导的新军,不是洋务运动培育的,故D错误。10.下表为1913~1918年英、法输华货物总值表,据此可知(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A.中国外贸入超状况根本扭转B.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C.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促进发展D.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3~1918年英、法输华货物总值表”可知,英法输华货物呈现递减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法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为D。材料不能体现中国贸易入超地位的扭转,A选项排除。英法输华货物的减少不能说明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B选项排除。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度,并不能促使外国商品输入减少,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分析向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进口的货物逐新减少,说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8-11.下表为1936—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下华北煤、生铁的产量统计表。这一状况年份19361938194019421944煤(千吨)1673310093180082423920397生铁(吨)500030005000090000218000A.扰乱了国统区工业秩序B.适应了侵华战争的需要C.遏制了根据地经济发展D.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由于资源不足,在抗战期间采取了以战养战的策略,就是掠夺被侵占地区的经济资源,为进一步战争提供物质基础,故B正确;通过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已经沦陷,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掠夺,并不能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排除A;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掠夺,井没有遏制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排除C;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推动官僚资本膨胀的说法错误,排除D。12.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9-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经济危机冲击中国经济B.工业布局因工业内迁而改变C.工业结构随战争而调整D.官僚资本逐步侵蚀民族工业【答案】C【解析】【详解】分析表格信息可见,表格中“1937年”“1942年”分别处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和抗战相持阶段。相对于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工厂总数、工业资本总额及工人总数比例均有迅猛地增长,适应了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可见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工业结构随战争而调整,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布局问题,故B错误。表格信息没有具体反映官僚资本,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13.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改革十分艰难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服D.社会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中“民间衣着更为自由”可以得出服饰改革并不是举步维艰,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崇洋媚外之风随之开始盛行,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故C项排除;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