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优点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典例1.(2019年江苏卷,11,3分)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典例2.(2019年北京卷,19,4分)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2一、选择题1.《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3.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3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社会主义法制完善5.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6.台湾同胞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也分享了大陆发展机遇。下方为1978—2000年大陆与台湾贸易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时间1978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3年1997年2000年贸易总额0.465.5327.2174.1143.95198.8305.3促成1992年以后两岸贸易总额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推动海峡两岸贸易迅速扩大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促进两岸的经贸合作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加强区域合作A.①②B.②C.②④D.③④7.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下列项中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①属于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B.②的回归实现于1999年C.③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4D.③问题的解决为②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8.下表为1956年—1967年共青团组织参与重要国际活动一览表,该表反映了()时间活动主题地点出访/来访代表团效果1957年7月28—8月11日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莫斯科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率由1200名青年组成的代表团与80多个国家代表进行了多边联欢1960年11月23日—12月22日访问北京古巴等10国学生代表团一行16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1964年9月16日—23日“莫斯科青年论坛”莫斯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照华率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30人促进了与苏联青年的交流1967年8月22日—10月5日来访北京刚果(布)全国革命运动青年组织访华毛泽东接见A.“一边倒”政策阻塞中西交往B.国际活动深受外交形势影响C.“文革”严重影响国家外交活动D.“求同存异”得到人们一致认可9.20世纪70年代,世界风云急剧变化,出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其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是第三世界。后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阐述了这一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三个世界理论反映了()①冷战背景下两大阵营的对峙②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③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④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共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并说:“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将高兴地同他谈;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总统也行。”毛泽东此举意在()A.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B.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C.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D.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511.1989年10月,中国领导人会见尼克松时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这表明,当时中国()A.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B.消弭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别C.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D.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12.表1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表1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6年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17年金砖会议亚太经合“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习近平外交思想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由于对国际联盟的超越,联合国才避免了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的诸多尴尬。在此基础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难以数计的决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的决议。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应该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如今的世界贸易组织)等,是“联合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编自杨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6材料二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人教版必修一教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对国际联盟继承和超越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指出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4)综上,谈谈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7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8参考答案典例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世界处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时期,而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方,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新中国的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说法是符合史实的,排除。【答案】D典例2.【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将香港、澳门问题定性为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不属于通商所谓的“殖民地”范畴,从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敌对势力的干涉,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从建立伊始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项;1972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故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都是在90年代,故排除D项。【答案】B1.【解析】“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故选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人大而不是政协,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不是人大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答案】C2.【解析】依据材料,毛泽东在论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提出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由此可知论述的应该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电子,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的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论述的是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是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非民主问题的,排除A项;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与材料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论述无关,排除B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文革”的教训提出的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而非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排除D项。【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93.【解析】由材料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中国民族问题应该采取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制,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采取联邦制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并没有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排除A项;苏联斯大林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中周恩来是反对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周恩来主张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非“一国两制”,排除D项。【答案】B4.【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体现了法制的演变过程,故选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1992年后,排除A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不是内容的调整,无法体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