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1.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党统治在全国的确立及其性质。2.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及其意义。3.结合红军长征的过程,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长征的意义。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1)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1926.12.5—1927.8.25,以汪精卫为核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2)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五三惨案(3)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北洋军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2.经济(1)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国民政府的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必要性: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2.武装起义和重大会议(1)南昌起义①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占领南昌八一建军节城市中心论城后,南下广东。10月初,因遭到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转战湖南和海陆丰。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2)八七会议①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②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3.开辟革命新道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①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③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建立红色政权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②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红军长征1.背景(1)1930年10月—1933年3月,红军先后四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2)1933年9月,蒋介石“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的直接原因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2)转折: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结束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显著的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26“思考点”: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提示: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是讨伐军阀张作霖,统一全国。2.阅读教材P129:结合相关史实,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提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对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图片“《南昌起义》(油画)”(P127)信息解读:《南昌起义》(油画)为黎冰鸿1959年创作完成。画面描绘了黎明时分,周恩来在总指挥部大楼前宣布战斗胜利的情景。人物紧握的拳头和慷慨激昂的神态,极大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2.阅读图片“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P129)信息解读:1931年2月,各地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此后,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并踊跃参加红军或支援前线。3.阅读图片“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P130)4信息解读: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最终在会宁会师,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探究一全面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史论要点1.政治上,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1)1927年秋,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实现了“宁汉合流”,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建立。(2)1928年4月,国民政府派兵北上,讨伐奉系军阀。1928年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3)1929~1930年间,新军阀之间爆发混战,最后蒋介石集团取得胜利。2.经济上,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1)措施: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特点:民族工业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对点训练1.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的历史事件是()A.“宁汉合流”B.济南惨案C.张学良“东北易帜”D.国民政府“北伐”解析审题时注意本题关键信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因此C项正确。答案C2.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5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解析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史论要点1.原因(1)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2.意义(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对点训练1.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答案B2.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可以理解为()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B.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C.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6答案C探究三(核心素养)红军长征的意义素养解读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长征的意义史料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解读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对点训练1.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了长征对红军基干力量的锻炼,经过长征,队伍更加坚韧和顽强。因此,答案为C。答案C2.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长征解析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实现了战略转移。因此,答案选D。答案D7【典例1】1934年4月,国民政府规定对“应用机器或改良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工制造货物,在国外市场有国际竞争力者,减低或免除出口税,减低或免除原料税”。这一规定()政府的政策有所调整A.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B.是为了抵制美国的商品倾销抗战结束后C.便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材料强调减免或降低税收D.服务于全面抗日战略的需要全面抗战始于七七事变明立意以国民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抓关键题干信息“减低或免除出口税,减低或免除原料税”有利于减轻民族企业的负担,增强民族工业竞争力。排干扰解答选择题时首先要正确分析选项的基本史实以及与题干的关系。如本题的选项要么不符合基本历史史实,要么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A【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强调长征过程的艰难8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长征不仅胜利结束,而且使共产党赢得民主革命胜利——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请回答:(1)根据长征路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事件及其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第(1)问,“根据长征路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自示意图和所学知识;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自材料和教材知识。提示词第(1)问,指出——简明扼要。第(2)问,理解——全面分析。限制词第(1)问,内容限定——中央红军;第(2)问,内容限定——“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核心词第(1)问,时间和地点、事件及原因;第(2)问,赢得了中国。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的起始点回答;第二小问,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来回答。第(2)问,材料二强调“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因此应该结合史实,说明长征的意义,以及中共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第三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