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按时序列举近代交通重大成就。(时空观念)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历史解释)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它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家国情怀)知识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3.发展(1)原因:一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的铁路修筑权。二是修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起步于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2)发展: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3)成果: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知识点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2-(1)补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了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20世纪30年代才发生变化。3.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史料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①!”(清朝保守大臣)“完了②!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罗,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有着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③!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解读]①②③鲜明地反映了三类人对汽车传入中国的不同反应。[思考]根据史料分析,汽车的传入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1.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2.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3-3.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4.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5.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阻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史料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①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②;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③。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④。九十年来的历史实在包括了不少的空白及断烂的以及灰色的篇幅,总老使人感觉着这种新事业,并没有好好的拼命做过。——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年[解读]①②③④处信息分别从政府、营私、财力、人才方面反映出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思考]根据所给史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提示】政府腐败无能;领域的狭窄,无法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阻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1.列强控制中国交通,中国政治腐败,以及国家的不统一等。2.近代中国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3.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严重阻碍。4.长期的社会动乱,使交通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二、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4-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变化显著。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3.新式交通、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它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近代交通由传统的人力工具逐渐演变为机械动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出现。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先后发明。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C[结合题干中的“卷烟”“车轮”等词可判定是火车。]2.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5-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D[20世纪初近代中国马车和汽车同时存在,说明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西方的先进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并没有消失。]3.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A.坐火车B.乘飞机C.骑马D.坐轮船A[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故A项符合题意;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所以排除B项;从地理环境考虑,可排除D项。]4.右图为《点石斋画报》中的《兴办铁路》图,画报采用一图一文的方式,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建的艰难情景。中国近代新式交通方式的引入和发展,最能符合历史潮流的影响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四个选项都符合历史潮流,但是D项是对A、B、C三项的概括和总结。]5.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发行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A[从图中中国人使用电话的情况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在中国得到运用,故A项正确。]6.下表是1895—1911年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状况表。它反映出()类别比例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14%中国依靠贷款修筑的铁路40%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46%A.交通改善离不开外资输入B.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没有兴趣C.中国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D.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大量丧失-6-D[由表格数据可见,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最大。中国人没有外资输入也修筑了自己的铁路,故A项错误;这也表明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仍然有兴趣,故B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推测1895年之前是否修筑铁路、中国交通近代化之前是否已经起步,故C项错误;列强争夺铁路修筑权,导致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故D项正确。]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材料二火车1940年的上海外滩(照片)民航客机(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的投资状况通过对比材料一中“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与“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铁路”的比例以及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的长度与铁路总长进行分析;说明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的交通工具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火车”“外滩”“客机”判断即可,其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的启示结合第(1)问说明的问题回答。答案:(1)投资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影响: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3)启示: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