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动力。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重难点)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特别提醒](1)城乡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2)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市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大。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2-阶段图示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分布国家初期阶段A较低发展较慢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后期阶段C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易误点拨]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生物:生物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2)土地质量:工业生产排放有害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3)水循环:影响水循环的降水、径流、蒸发、下渗等环节,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4)气候:形成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3.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3-(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3)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加。()(4)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5)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提示】(1)×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不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2)×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由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导致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4)×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5)A[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城市化及其进程从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看: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137万人,此2017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59.58%,此2017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主要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迁移三方面因素影响,分别影响城镇化率提高0.42、0.25和0.39个百分点。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比上年未减少450万人和378万人。进城落户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4-问题1(综合思维)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2(综合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提示: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问题3(综合思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有何特点?提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较弱,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归纳总结]1.城市化的内涵和标志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5-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现象及原因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指点迷津]正确区分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进程距离城市自身发展主要发生国家郊区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居民、企业――→迁往郊区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居民及工商业――→迁往农村或小城镇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发达国家1.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1)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1)D(2)C[第(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问题突出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导致城市化水平下降。第(2)题,从图中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明显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2.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1)B(2)A[第(1)题,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数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量不会相等。第(2)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7-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站上新台阶;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问题1(地理实践力)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问题2(综合思维)北京市的“大城市病”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3(综合思维)北京市发展中的“减量发展”主要是指什么?提示:采取各种措施分散、转移人口与产业、疏解一些城市职能。[归纳总结]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8-量下降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3.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9-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1)C(2)A[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夏季常会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1)A(2)C[第(1)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2)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