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优点十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形成与发展典例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典例2.(2019.4·浙江高考,15)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A.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B.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2.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23.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三大政策”的推动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4.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5.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各项中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体现出继承关系的是()①“民族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民权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节制资本”——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④“耕者有其田”——解放区土地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1927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A.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7.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8.1944年7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说:“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我们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也就是我们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群众大会……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B.抗日民主政权日益健全3C.解放区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群众路线得到基本贯彻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B.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10.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11.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12.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并说明该计划的意义。4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2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1907年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1910年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唯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5典例1.【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项;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不是右倾,排除D项。【答案】C典例2.【解析】根据材料“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结合所学,该会议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夕,这段讲话意在解放思想、推动社会改革,故选C项;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排除A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排除D项。【答案】C1.【解析】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材料中“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故选D项;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并非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恢复中华”“华夷之辨”“排满革命”体现了民族革命,但未涉及民主,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民主,排除C项。【答案】D2.【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如“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特别重视个人和国家的结合,故选D项;题干提及了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至于孰轻孰重问题,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6及利用外资发展实业问题,并且,孙中山是主张利用外资来发展实业的,排除B项;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在这两种经营方式中,没有公私合营这种形式,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受到了1924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影响,故选C项;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政党政治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逐渐走向反动、割据,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民党“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排除D项。【答案】C4.【解析】通过题干中“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其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故选C项;题干论述的是孙中山前后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排除A项;三民主义的核心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权主义,排除B项;题干主要论述的是革命的依靠力量,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排除D项。【答案】C5.【解析】民族主义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二者都以民族为出发点,故①正确;民权主义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同于无产阶级民主政治,故②错误;节制资本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都有对资本的限制,故③正确;耕者有其田和土地改革都以土地制度为出发点,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故选C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建立是在1927年10月,而题干的时间是1927年初,排除A项;材料中的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发展”一词不妥,排除B项;1927年初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排除D项。【答案】C7.【解析】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