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6本质实质认识类选择题1.(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1)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答案A解析“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可以得出分封是西周的主要纽带,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西周时期,无“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故B项错误;“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可以得出更多的是血缘纽带的作用,故C项错误;“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无法判断异姓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2.(2019·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27)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徒”“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不是由盛转衰,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矿徒”“山贼”的反抗和踹匠罢工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从而遭到政府的镇压,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工人仍是封建社会下的手工业者,不是无产阶级,故D项错误。3.(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32)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参加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都是雅典()A.社会稳定的反映B.文化繁荣的表现C.政治制度的产物D.自然环境的折射2答案C解析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为了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参加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社会稳定的反映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文化繁荣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治制度的产物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自然环境的折射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4.(2019·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7)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产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产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842年前后城市与农村的地位变化,故B项错误;1842年农村地位的变化,说明传统小农经济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乡地位易位问题,不涉及城乡差距,故D项错误。5.(2019·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10)“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此现象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小农经济在不断解体D.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答案B解析“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可见强调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故A项错误,选B项;“离散殆尽”不能说明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无法得知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6.(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三次质量测评,33)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2.2万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万人。这实质上说明()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B.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C.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3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大量爱尔兰、苏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工业城市,即农民转变成工人,再结合时间可知英国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的移民潮向工业城市移民,所以不会促进农业近代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圈地运动,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D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7.(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20)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说明光荣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光荣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涉及议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构,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没有暴力剥夺国王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制是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的,故D项错误。8.(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9)1895年2月,两江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进言:以台湾作保,向英国借款以抵御日本侵略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并直接与法德方面磋商保台之方。这本质上反映了张之洞、唐景崧()A.对台湾的得失高度重视B.为保台湾采取了有效措施C.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D.对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D解析题干中张之洞、唐景崧的保台方案无法达到保台的效果,并结合《马关条约》后台湾最终被割让日本,故A项错误;题干中张之洞、唐景崧的保台方案没有被采纳,故C项错误;题干中张之洞、唐景崧的保台方案寄希望于英法德,且都以抵押台湾为手段,是无效的,这无异于用强盗抵御强盗,故B项错误;D项正确。9.(2019·凉山一模,32)1931年苏区苏维埃选举时规定,农民居民30人选一代表,工人居民13人选一代表,其他阶级代表名额极少或无;而1940年陕甘宁边区选举则不分阶级阶层,一律公平对待。这一变化体现了()A.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4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国民党力量的壮大D.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及了苏维埃选举时农民、工人最多,其他阶级无或少,到陕甘宁边区选举不分阶层阶级,联系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原则而通力抗日,故选D项;陕甘宁时期,中共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双交双减政策,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1927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陕甘宁时期应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陕甘宁时期,国民党是共产党的盟友,双方精诚合作抗日,排除C项。10.(2019·柳州高三毕业班11月模拟联考,31)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答案C解析意识形态仅仅是影响国际关系,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杜鲁门的政策是为了本国利益,不是其政策的摇摆,故B项错误;材料中由准备承认到朝鲜战争后的对立,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格局对国家关系的影响,故D项错误。11.(2019·金丽衢十二校一模,24)1970年,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以其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而移居美国,成为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这一现象说明()A.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B.东西方文学的碰撞与冲突C.苏美冷战在文化上的表现D.苏联主流文学被西方认可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文学体现了人民的巨大苦难和对压迫的反抗,表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据材料“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表明不是社会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材料“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可知只是苏联而不是东西方文学,故B项错误;材料“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而移居美国,成为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表明美苏在文学领域也存在对抗,故C项正确;材料“苏联侨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人物”和“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驱逐”可知不是苏联的主流文学,故D项错误。512.(2019·武汉二月调研考试,35)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答案C解析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是1969年联邦德国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第二层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第三层是2009年美国否定“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绝对敌我的外交政策。由这三层材料可知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