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10提升国家治理能力1.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答案C解析秦以后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变化,隋朝才开始实行科举制,故A项的说法与题干时间不一致;贵族政治是世卿世禄制,题干中的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无法体现功臣的儿子一定是世袭了父亲的职位,故B、D项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由于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只是对夺取皇位中功臣的一种奖励,而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的统治,故这种现象会影响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故选C项。2.汉宣帝曰:“庶民所以安其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明太祖称:“府州县官,民之师帅。”由此可见()A.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B.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C.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D.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府州县官,民之师帅”可以看出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地方官是皇帝治国的重要帮手,故C项正确。3.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A.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B.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C.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D.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征发徭役、兵役2等,这反映出宋代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也是等级制度,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仍然很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不是法治国家,法律制度并未健全成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中国古代劳役地租一直未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4.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推行行省制的本身目的就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具体的规划和设置来看也是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行省制打破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没有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是对整个地方的制度而非仅仅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5.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题干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项。6.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格强调()A.德国应向罗马学习如何征服世界3B.罗马人是世界一体化的伟大先驱C.征服世界始终是罗马民族的梦想D.和平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第三次征服,即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整个帝国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罗马法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泽被后世。由此可见,以和平方式而非动辄武力镇压,是国家进行有效治理与统治的有效途径。因此D选项正确。7.20世纪的美国,经过一系列改良逐渐完成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罗斯福选集》材料三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1982财年1983财年1984财年1.医疗、社会保险3.54.85.92.医疗、住房补贴11.21.73.其他项目21.829.735.3——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邦主义》(1)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经济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答案(1)手段:地方政府具体干预;民间互助合作。实质: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仍是自由放任政策。(2)问题: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主要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生产;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4(3)政策调整: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经济背景:经济“滞胀”现象严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智慧:政府要适时、适当干预经济;政府解决人民福利要兼顾公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