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4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1.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这反映出()A.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B.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C.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D.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利玛窦结合中国儒家文化宣传基督教,说明中国不缺乏传播西方宗教的条件,故A项错误;利玛窦将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相结合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文化,说明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并非对立,故B项错误;利玛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播基督文化取得进展,而其后传教士排斥儒家思想造成“南京教案”的反差说明中西方文化交流需要互相尊重,故C项正确;利玛窦在中国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成功不能反映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故D项错误。2.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A.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B.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C.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D.注重运用辩证施治方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医学研究的目的,没有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在战乱时更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的目的,不是强调古代医学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中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都有为“君亲”治疾的目的,反映出古代医学研究目的带有儒家强调的忠孝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医学家研究医学的目的,没有体现古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故D项错误。3.1944年春天,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中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A.报纸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中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2B.美国中学更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中国中学更注重政治导向和学生家国情怀培养D.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于学生阅读报纸的影响极大答案D4.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答案D解析《本草纲目》创立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才开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西方文化交流很少,故C项错误;《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故D项正确。5.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A.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答案A解析据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说明梁启超强调要让文化成为有科学精神的新文化,故A项正确;由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可知梁启超并不是强调西方文化优越,故B项错误;据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可知梁启超对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的新文化3运动不是完全赞同,故C项错误;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说明梁启超认为文化更新符合进化的理论,故D项错误。6.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据此可知中国模式()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式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中国模式与他国模式的关系,没有反映出中国模式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说明不应该被简单复制,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中国“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这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故D项正确。7.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斯大林选集》材料三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复兴之路》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答案(1)内容:限制生产(减耕减产),提供补贴。原因:经济危机。(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基础薄弱,增强经济实力。(3)表现:20世纪50年代早期:实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20世纪70年4代后半期之后: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