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2.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3.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假和平,真内战。(2)概况: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3)结果: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2)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真内战”的阴谋暴露。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2.全面进攻(1)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2国共产党。(2)有效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3)实施结果: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重点进攻(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2)方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3)结果: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2.包办“国民大会”(1)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2)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3)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以自由平等为标榜,坚持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1)依据: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2)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注意:三大战役涉及的区域位置(1)状况①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②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③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傅作义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3(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2)过程①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②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假和谈”的面目再次暴露③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5.七届二中全会(1)概况: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2)内容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原因①国民党: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这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②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2)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49“史料阅读”:对于中共来说,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提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远胜人民解放军的兵力,这次战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纯粹是自卫战争。2.阅读教材P150“史料阅读”:结合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提示: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3.阅读教材P152“思考点”:结合具体史实,思考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崩溃的原因。提示:蒋介石发动内战,背离民心;国统区经济崩溃,众叛亲离;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顺乎民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是必然的。4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图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见教材P147)信息解读:图中美军、国民党军调动方向显示美国用飞机、军舰将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华北、华东、东北、华南各地,充分暴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2.阅读图片“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见教材P149)信息解读:1947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国民党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国统区爆发了学生大规模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也纷纷起来声援。这次运动与人民解放军反击蒋介石反动军队的战争相配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3.阅读图片“三大战役示意图”(见教材P151)5信息解读: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探究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史论要点1.两种命运的抉择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要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国民党集团则坚持内战、独裁、分裂,要把中国引向黑暗。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1)从国共两党的性质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2)从国共两党对和平的态度看: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防备。(3)从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对点训练61.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解析题干材料中对于蒋介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面看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致的。1945年5月讲话反映了其主要目的,而8月份邀请毛泽东“商讨”和平问题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际上是为反共发动内战做准备工作,借此争取时间准备内战。答案A2.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它反映出()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解析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A项错误;图画中代表共产党的人手拿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B项正确;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C项错误;漫画没有谈判结果的信息,D项错误。答案B探究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史论要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1)官员腐败,不得民心。国民党大多官员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2)派系斗争,内部分散。解放战争后期蒋桂分裂,大大影响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战。(3)经济崩溃,众叛亲离。国民党实行卖国的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的膨胀,对农民的横征暴敛,破坏了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总崩溃的进程,再也无力进行战争。(4)发动内战,背离民心。战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伤害了国民的感情。(5)外交失败,美援断绝。美国虽然支持、帮助了蒋介石打内战,但又对蒋不满,没有直接参战,后期对蒋的态度又有所变化,转为支持李宗仁,迫使蒋介石下野,导致国民党内部的7混乱和统治危机。(6)中共壮大,顺乎民心。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共产党合作奋斗,组成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工农联盟进一步得到巩固,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对点训练1.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判断,这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正确选项是D。答案D2.“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A.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B.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C.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D.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解析“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反映的是国共内战,故A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未突出农民的作用,故B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的是奔赴抗日前线,而非后勤保障,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民众的支持,所以两者共同反映了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三(核心素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素养解读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8解读民心向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2.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