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归纳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分析理解其影响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识点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1)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2)英国的崛起: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3)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2.中国(1)政治: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3)科技:科技落后。(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5)社会状况: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特别说明】英国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急需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腐朽落后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史料实证】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史料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研读]史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为了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到处侵略扩张。[思考]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方列强为什么要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提示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殖民者迫切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清政府统治闭塞、落后,疆域广阔,拥有广阔的市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知识点二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借口:虎门销烟(1)原因: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2)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3)影响: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对华发动战争。【构图解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概况(1)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2)结果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3-②一批不平等条约: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③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概念阐释】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3.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等侵略者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2.过程(1)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19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细微点拨】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两次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而非相互独立的,从战争的目的、过程及影响等方面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K3.结果(1)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2)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史料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及影响-4-史料一为了①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②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史料二[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①进一步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②中国自然经济阻碍了外国商品的入侵,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欲再次侵略中国。(2)史料二反映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进程。注意两幅图片中通商口岸分布区域的变化。[思考](1)史料一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其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提示态度: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原因:“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2)依据两幅图片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政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5-性质具有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扩大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主犯,美俄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内地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主权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知识点三开眼看世界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2.表现(1)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2)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该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特别提醒】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6-K3.影响:这些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史料实证】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史料[研读]注意图示中的人物和著作为早期睁眼看世界的人物和作品。[思考](1)史料中图一的人物是谁?他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成就?提示人物:林则徐。成就: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炮船,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史料中图二的作者是谁?在书中他提出了什么思想?这有何作用?提示作者:魏源。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评价(1)进步性①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②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接连出版,开启了学习西方和中国近代化。(2)局限性:初步和模糊地了解了西方,未能付诸实践和形成时代风气。-7-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和其他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却浑然不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迈出了重要一步。1.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解析:选C。赔款不会直接导致上海对英国进出口贸易额上升,故A项错误;“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直接导致上海对英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加,故C项正确;“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解析:选B。《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故B项正确。3.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右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8-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解析: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所以图片中的虎蓥应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劫掠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4.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解析:选B。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是在鸦片战争期间,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B正确;C、D与题干中冲击统治中枢不符,故排除。5.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选D。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故选D项。6.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解析:选B。题目中的信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表明《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